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北有高楼(2 / 2)

虽说咸阳的府库藏书远比小圣贤庄的藏书楼更多,但是这里面可收藏着不少珍稀的孤本藏书,即使是咸阳也未必有副本。

“我们进去吧。”话音落下,扶苏迈步就要进去,不过身形一滞,却是瞥见了身后的一票牛鬼蛇神。

李斯赵高什么先不论,光是背着半拉门板的胜七和六剑奴这个杀马特组合,就和藏书楼的气质很不符合了。

想了一下,扶苏吩咐道:

“伱们就不用进去了,候在外面,以免杀戮之器冲撞了这清静高雅之所。”

被扶苏嫌弃的七个怪咖无辜的眨了眨眼,也不敢说啥。

还是李斯迟疑着提醒道,“公子,微臣觉得,为保万全还是小心一些为妙。”

扶苏并不理会李斯的提醒,直接驳斥道,“这里是小圣贤庄,李大人有什么好担心的!”

“走吧。”

伏念在一旁默然不语,不发表任何看法,只是快步上前去开门。

“公子,还有诸位大人,请!”

扶苏等人随即鱼贯而入。

………………

桑海城郊,山崖之下,噬牙狱。

伴随着两声低沉短促的惨叫,两名巡逻士兵一个被鲨齿当场封喉暴毙,一个被木剑击飞昏迷。

盖聂和卫庄二人随即出现,取代了两名巡逻士兵之前的站位。

说来有趣,理论上算是半个帝国官方出身的卫庄毫不犹豫的干掉了帝国士兵,反倒是已经成了忠实叛逆分子的盖聂手下留情,没有杀生。

卫庄瞥了一眼地上昏死过去的幸存者,忍不住冷笑着嘲讽道:

“如果是渊虹,他应该也死了。”

“看来木剑更适合现在这个懦弱的你!”

盖聂对这种程度的嘲讽已经无动于衷,平静的回了一句,“我们是来救人的,不是杀人的。”

“呵,我可不是来救人的!”。

盖聂没再搭理他,转说起正事:

“按照盗跖送出来的明鬼绳结所记载的信息,他的位置,应该在监狱的底层区域。”

没进来之前,他们两个不清楚噬牙狱的大致构造,对盗跖给出的信息也没有直观的认知。

真正进来走了一段之后,大概了解了一下构造,盖聂就基本做出了判断。

当然,他只能判断出盗跖位于下层,肯定不知道盗跖现在在最底层。

“潮汐回落的时间有限,要抓紧时间,走吧。”盖聂说完,就纵身冲了出去。

卫庄撇了撇嘴,无言的跟了上去。

不过两人都没有发现,在他们经过的路上,发生了些许细微的变化。

………………

小圣贤庄,藏书楼内。

任谁第一次进入这座高楼,估计都会被内部的景象震撼到。

相比较雕梁画栋,亭台水榭之类造价昂贵,但给人的感受不是那么直观的奢靡,这密密麻麻,一排排,一列列,一片片,一层层的书架,以及书架上一卷摞着一卷的藏书,给人的震撼感显然更直接。

在这个时代,书的价值还是很难直接以金钱衡量的,不过真要是卖的话,千金不敢讲,几十上百那还是有的是人买的。

这偌大一座藏书楼,藏书何止千卷!

当然,对扶苏这类人来说,真正有冲击力的,还是书籍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扶苏穿行于书海之间,目光在诸多书卷之上流连忘返,嘴上不由赞叹道:

“子曰:郁郁乎文哉!”

“果真是诚不我欺啊!”

伏念陪同在扶苏身边,给他不断的介绍各类藏书:

“这一部分,是我儒家的历代先贤典籍。”

“这些,是道家经典。”

“这里,则都是农桑之书。”

“哦?”扶苏来了兴致,停下步伐,伸手随便取了一卷书,打开来看。

他眼神焦点刚落到书上,眉头突然微微皱了一下,心中却是了然为什么会有人故意引他前来藏书楼了。

之前的白鹤鸣啼,显然是人为制造的,目的就是让他第一时间注意到藏书楼。

现在看来,这件事估计还是李斯暗中安排的,为的就是让他来到藏书楼内,亲自翻阅其中的藏书。

书有什么问题呢?

不多,就一个——字儿不对。

扶苏随手放下书卷,快步朝前而去。

伏念见状的=却是心头一跳,心知恐怕是出了什么问题。

不过一时间,他脑子还真没转过来到底是什么问题,只能赶紧跟上。

扶苏紧走几步,来到一旁特意设置的摆放桌案的区域。

这里应该是设置来供小圣贤庄的学生读书以及抄书的地方,有的桌案上还摆着没收走的书卷。

扶苏挑了一张桌案,坐了下去,伸手摊开桌子上的书卷。

果然,字儿还是不对——这还是本新抄的副本。

咸阳那边正琢磨着推行焚书令,结果儒家这边还公然用着六国旧字……难怪引他来此,多半就是要借这一点发难。

不过……扶苏发现他还真就得踏进别人设的这个局里——文字的统一,在扶苏看来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念头及此,扶苏收起书卷,手指轻轻的在上面弹了几下后,重新站起身:

“始皇帝陛下平定六国之后,推行了书同文之策,命令即刻废除六国旧字,统一使用大秦小篆。”

“这件事,伏念先生应该知道吧?”

伏念闻言心头猛地一突,才算是反应过来。

他竟然忘了这一茬!

藏书楼内的书籍,绝大多数都不是用小篆写的,而是之前的七国旧有文字——嗯,秦国以前的字严格来说和现在的小篆也有区别。

这倒不是儒家心里有什么想法,只是他们一贯秉持的就是这种原则——原本是什么字,抄录的副本就也是什么字。

至于书同文之策……也不怪伏念竟然会疏忽到忘了这一茬,实在这个政策的存在感太低了。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帝国一统后嬴政颁布的诸多政令中,执行的最拉胯的就是书同文。

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一个字——难!

马车也好,度量衡也好,朝廷只要给出标准,并提供相应的原件,地方就不难做出模仿,进而大规模推行。

但是文字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