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骆成文内阁(1 / 2)

“承天启命皇帝,诏曰:朕开国立鼎、若昔大猷。选贤与能,重在辅阁。眷言旧德,还位宰司。乃颁命书。诏告在位。

大学士、九江侯骆成文秉心直谅,履道坦夷。宽闳出于天资,忠义本于家学。始终一节,开国辅进。介圭修觐,喜见仪刑。公衮言归,益隆体貌。是用延登廷弼。仰应中台。

朕望:惟贤能俊杰尽其用,则阴阳寒暑得其和。外镇四夷,内附百姓。非至公不能成庶务。非一德无以底丕平。其殚乃心,以替朕命。

特晋骆成文为湘国公、承天殿大学士,柄国文渊,开阁理政。”

大楚的官员们一觉睡醒,站在承天殿里还迷迷瞪瞪呢,惊抬首就发现变了天。

朝堂金殿之上,再看不到寇凖、耿百顺、魏禀坤、褚季四人,文官班列之首,站着一脸坦然的骆成文。

看着这个堪堪而立之年的男人站出来,伏跪于殿陛之间,叩首大呼。

“臣骆成文不敢辜枉圣恩,必为我大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中书承旨官躬着腰从金阶上走下,来到骆成文的面前,将圣旨放到后者高举的双手之上。

后者再次顿首口呼万岁,方才起身退回班列。

不过,倒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百官看看圣旨、再看看人,眼神里流露出的全是艳羡。

内阁首辅,位极人臣矣。

等到骆成文站定,百官躬身作揖。

“为陛下贺、为首辅贺。”

骆永胜可以坐着不动欣然接受,骆成文不行,便手持圣旨,半转身面视百官,微微欠一点腰。

“日后还烦牢诸臣工多担待。”

等礼节结束之后,骆永胜才开口:“昨日寇阁老致仕还乡,朕三番挽留也难改其心,寇阁老言及其离开故乡近四十载,落叶归根之心朕也可以理解,便允了下来。

寇阁老致仕,同时解散内阁,朕也不好强拦,只得遂其心愿,然国家之大、事务之繁,朕一己之力艰于治隆,故诏命天下,晋骆成文为承天殿大学士,理政文渊,重组内阁。”

前面的话百官连听都懒得听,什么三番挽留又什么艰于治隆,一点营养都没有。

只有最后四个字才是他们现在最迫切的。

重组内阁!

内阁重组,不可能只有一个首辅吧。

次辅呢?辅臣呢?

这可都是他们从科举入仕开始,此生中的唯一目标啊。

文臣的巅峰当然是宰臣!

故而,所有人的目光再次看向骆成文,那眸光中的炙热,险些将其融化。

可惜很遗憾,即使他们再如何迫切,这次组阁都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

中书承置重新取出一份圣旨。

“承天启命皇帝,诏曰。

......

特进郁金为文渊阁大学士;晏殊、王曾、李迪、王随、章得象为大学士,佐骆成文同于文渊阁,辅国理政。”

“臣等不敢辜枉圣恩、不敢负首辅器重,必效之死命。”

六人先向骆永胜伏跪叩首,而后又起身向骆成文躬礼作揖。

后者还礼。

符宝郎举着托盘,上面是六枚印章,每个人领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礼程到这便算是结束。

新的内阁组建完成。

这次组阁没什么值得一提的地方。

圣旨的开头用了承天启命,还是前文提过的那个意思。

承和启两个字都带有主动性,和明清时期的奉天承运正好是相反的意思。

骆永胜是主动承担起开启华夏民族新命运的人皇,而不是被动的奉承天道的意愿才改朝换代。

在神阶上,骆永胜和上苍是平等地位。

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有这次入阁的七名阁臣。

年轻啊。

最年轻的是中元十五年出生,时今只有二十三岁的郁金,其次是二十六岁的晏殊,再然后便是三十岁的骆成文。

即使是年龄最大的,也不过是中元前四年出生的王随,时今四十二岁。

中元前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