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扶贫干部(1 / 2)

王成决定去看看驻村的扶贫干部:九都村的陈宏达、东台村的刘峰。

其实扶贫干部和挂职干部一样,如果不能为当地带来产业和变革,受重视的程度也将有限。

王成带着章锋和张平前往两个村庄探望两位扶贫干部,这给张平一种感觉——“王成现在很依赖、很重视他了”。

事实上王成已经开始慢慢在运用叶书记的那一套“驭人之术”。目前看效果还不错,至少镇里干部得到了空前的团结。

来到九都村党群服务中心——九都村委会,扶贫干部陈宏达、九都村书记志强已经在这等着了。昨晚肖俊俊提前联系了两个村的村委负责人,得知了陈宏达和刘峰这几天都在九都村和东台村的消息,便打算着过来看看。

“王副县长,你好!我是驻村扶贫干部陈宏达。在市区很早就听过您的大名。”陈宏达笑着伸出了手。

王成注意到这是位看起来50多岁的中年男子,头顶因为长期劳累而没几根头发,上身穿着一件polo衫,下身穿着一条西裤,脚上蹬着一双运动鞋,polo衫的下摆塞进了西裤里,体制内的标准穿搭,看起来很精神。

王成很自然地握过去,说:“您好,陈处,一直说要来看您,这段时间实在太忙,好不容易抽空,我这才赶紧过来了!感谢您为大龙镇做的贡献。”

双方松开了手,陈宏达笑着领着王成去参观了自己的住处。看着简陋的环境,王成若有所思。

“陈处,您这住处没有空调也没有电脑,这样吧!我来搞定;不然您到镇上去住?我每天安排驾驶员来接您。”

“王副县长,这没事的,我是部队转业干部,这点子苦还是能吃的,这比我们以前条件好多了。”陈宏达颇为豪迈地说。

王成随即对村书记志强说:“你们村里面要时刻关心陈处长的衣食住行,人家来我们这扶贫,该有的保障一定要有,有什么困难联系我,联系肖俊俊都行。”

志强不断地点着头,他心里却不是如此想的:“敢打电话给你?我怕会被你骂死。”他心底对王成已经有了深深地恐惧。他看着眼前王成稍显稚嫩的面孔,老套的行事风格,却从来不敢轻视王成,全镇干部职工都见识过了王成的手腕。

紧接着陈宏达带着王成一行参观了村里的“碗筷一体包装线”,这是由安昌市政法委出资建立的农村扶贫项目。

“王副县长,这是我们单位出资60万建立的碗筷自动消毒包装生产线,现有一体机器5套,每天能够包装碗筷数万套,帮助解决了村里30个就业机会,预计为村集体每年带来近30万纯利润。同时,整个湖西县所有餐馆的碗筷消毒塑封都是在这完成的。”陈宏达颇为自豪地介绍着。

“像以后扩大生产后,能否把县里各大学校、医院的相关餐具回收消毒工作都承接下来呢?这样一来可以解决更大的就业问题;二来也可以降低成本,毕竟是湖西县自己的扶贫产业嘛!”王成随即询问。

“王副县长,完全可以啊!我们这两天也在研究这事儿呢!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规划,离全面脱贫号角吹响也只有一年不到的时间了,我们必须加快脚步加快进度,又好又快地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陈宏达笑着对王成说,这番话既像是官话套话,又像是陈宏达的决心。

“王副县长,我们还请镇上能够多对我们进行关心和爱护,给予更多好的政策和条件。”陈宏达说。

“一定一定,您放心,这也是镇里的职责。”王成说完,一行人又来到了香瓜大棚种植基地。

“王副县长,这是村里种植大户刘春春。”村书记志强介绍道。

眼前这位满脸黝黑、与名字不符的汉子一脸不好意思地搓手。

陈宏达看着他,感觉到了他的紧张,于是接过话头说:“王副县长,这里总共承包了近三十户老百姓的土地,前期投资了近200万元,除50万元前期启动资金是刘春春自己的现金外,其余150万资金都是村里担保向农商行借的惠农贷。”

“去年开始建成,今年开始收获,预计年产值能达到80—100万,纯利润能达到50万,同时也解决了村里五名村民的就业机会。”

陈宏达一说完,刘春春脸上全红了,王成赶紧握住他的手:“刘春春同志,你很有魄力,看不出来,你羞涩的外表下能够有这么胆大的做法,很棒!有什么需要镇里支持的尽管说。”

王成说完,主动把自己名片递上去了。

“王书记,现在瓜熟了,您待会拿一点回去尝尝,我都装好了。”刘春春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赶紧说。

“好,那就谢谢了,诶,你这个一个瓜有多少斤啊?”王成知道自己推辞不下、盛情难却,于是稍微想了想问。

“一个有一斤多两斤左右。”刘春春回答。Μ.

“那这一箱有多少斤呐?”王成问。

“大概也就十斤左右,现在市场上都这样,不能装太多,不好卖。”刘春春说。

王成心里有底了,他明白如果直接给钱,不知道数量和价钱,给多了,刘春春不愿意收,给少了,自己过意不去,于是侧面打听到这些消息,准备待会好给钱,他不愿意白拿这些东西,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诶,刚刚说一年能有几十万的产值,那你这一斤卖多少钱啊?”寒暄几句后,王成猝不及防地问。

“一斤批发价是7元,零售价是9元,咱这是改良版的香瓜,从新疆引进的,咱的土壤特别适合它的正常,汁多瓜大。”刘春春很自豪地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