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洋在基地中奔跑,从超凡者的角度思考该如何拍摄。
没什么卵用。
魔女的动作设计,场景设计,特效设计,更多的靠想象。
而且还要在观众的认知范围内。
魔女的力量层次,表现强度不高,观众代入感极强。
而第二部,战斗体系直接崩了。
对手甚至都无法近女主的身,这高端局连金刚狼蝙蝠侠都只敢在5公里外拿望远镜观战……
战斗表现是观影的第一感受。
DC宇宙,手枪就是个玩笑。
但每位执导蝙蝠侠的导演,都喜欢用枪射来体现蝙蝠侠那一身价格不菲的装备。
这就是代入感。
观众对枪械的威力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立刻就能代入。
等到五分钟认真时间过去,李明洋还没跑完基地。
他站在走廊,回望幽长的走廊,忽然皱眉,“这个基地是不是太大了?”
一念及此,李明洋看花费上百万的基地就不顺眼了。
李明洋从走廊出来,把剧组的几个负责人喊过来,边走边开会。
他要把基地给拆了。
放弃真实场景拍摄,把基地分成四大块,改为单场景拍摄。
这样拍,就不能开大视角了,要尽量切近景,免得穿帮。
大视角才有大场面……
李明洋挺想超越魔女原片的,但现在这情况,不行啊!特效跟不上,只能近景实拍。
晚上,喧嚣了一整个白天的三体大楼工地,终于安静了。
因为白天施工,留在名扬娱乐的员工上班时间改了,白天休息,晚上上班。
李明洋一行人回去后,来到六楼的后期特效部开会。
基地戏份可以说是魔女的大高潮。
成败全在基地戏份上。
往常,李明洋比较喜欢群策群力,但这次开会,他不在需要群策群力,他需要的是所有人按照他的意志走。
他得赶紧拍完魔女,然后拍天气之子。
三个多小时后。
李明洋确定在场的众人理解自己的要求后,让吴志奎带人去把基地给拆了,然后让郭凡汇报一下特效部门最近的工作。
魔女有非常多的特效,按理说应该先拍绿幕搞特效,再拍打戏和文戏。
这样才能赶在暑假上映。
但李明洋这次却没有这么操作,而是先拍打戏和文戏。
因为名扬娱乐在开发特效软件。
软件开发是外包的,十几家公司参与研发,一直由郭凡跟进。
特效之中,水特效最难。
因为水涉及复杂的光、影、流体,在特效界曾经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其次是毛发和面部。
国产特效最擅长的是烟雾,第一个达到国际标准的特效,就是烟雾……没办法仙侠片太多了,而表现方式简单粗暴就是仙气飘飘,烟雾弥漫。
西游记为了解约成本,把干冰烟雾都玩飞了……
特效也是一帧一画做出来的。
一个画面可能有几十层……然后合成在一块。
原理跟ps差不多。
但ps太费事,手操比例太恐怖了。
特效软件所要做的就是用数据模型,来分析、调整、并渲染出需要的画面,最后在合成。
李明洋找的十几家研发公司,擅长的领域都不同,有擅长动画引擎的,有擅长游戏引擎的,还有擅长做滤镜的,郭凡要做的就是资源整合。
特效有两个大赛道,一个是游戏特效,另一个是影视特效。
游戏特效是实时生成和渲染的,即在游戏运行时根据玩家的操作进行实时呈现。
而影视特效是预先制作和后期合成的,它们在电影或视频制作过程中通过后期合成软件进行渲染。
在00年左右,两者区别非常大,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史克威尔第一次干CG电影,差点把公司给整破产。
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但在技术和工具方面两者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例如,两者都使用计算机生成图形、模型建模、纹理贴图、光照处理等技术,以创造出逼真的视觉效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两者的方向最终交汇在一起,两者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一些技术和方法在游戏和影视制作中都得到了应用。
游戏的质感越来越有电影的感觉。
黑神话正是其中之一。
颇有点殊途同归的感觉。
魔女原片,魔女的战斗力表现有点低,想融进一拳超人宇宙得加强。
基于特效难度,李明洋选择了风。
风之所以简单,是因为它无形,可以用固体参照物。
比如烟雾……
比如石头,汽车,飞溅,衣服等等……表现形势多种多样,而且极具观赏性。
……
第二天,李明洋赶到片场的时候微微一愣,杨蜜和刘师师一块来的。
剧组快要开拍了,也不走,坐在一旁看戏……
李明洋不是没赶过她,但杨蜜脸皮厚,只笑不走。
还说师师让她来的。
一切准备就绪。李明洋拿起扩音器,宣布开拍。
杨蜜披着外套,挺直了腰,正襟危坐的盯着拍摄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