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国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就已经很不错了。
说明在当时他们已经不算是弱国了。
最后再说个小故事,林邑在南北朝的时候是个小国,惹了当时的刘宋,被直接打到灭国。
然后历史书上记载他们的内容,只是淡淡地突出了两点。
一点是该国战斗力奇差,另一点是该国特别富有。
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不灭你灭谁?
时间线推移到重新一统天下的隋朝,满朝文武闲着没事,聊着聊着又聊到了林邑这个小国。
发现他们竟然复国了,依旧羸弱且富有。
还杀过汉人,闲着也是闲着,于是隋朝又把这个小国再灭了一次。
还有明朝,人们津津乐道的郑和下西洋。
史书上告诉我们的是,我们都是下西洋交朋友的,开拓海外贸易,拓展朝贡体系。
但是历史书上不会告诉大家,并不是所有的海外小国都心甘情愿纳入我们的朝贡体系的。
凡是对我们不友好的,都被灭了国。
更别提汉朝,那些为了青史留名的汉使,跑到别国外交,主打的就是一个霸道和搞事,满世界找茬,出门就挑事。
赢了功成名就,输了大军在后。
汉使:我来干什么不重要,我死在这里很重要。
大汉的特性就是,消耗一个使者,获得一个宣战理由。
五岭南越西域大宛辽东朝鲜,都因为杀了汉朝使者而被灭国。
所以,汉朝的外使不是外使,而是战争的导火索。
他们乐此不疲地用自己的牺牲,来换得中原王朝出兵的理由。
以便后人在史书上能读到他们的名字。
大国外交,自当雅量。
还有就是汉武帝,灭国无数,打赢了轰轰烈烈的百年匈奴战争,将汉朝疆域扩大了一倍。
人们对他的功绩淡淡描述,却对他晚年造成的巫蛊之祸和民生凋敝耿耿于怀。
这就是我们的叙事方式。
委婉宣扬功绩,善于反省和总结教训。
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民族,能够延续几千年的原因。
所以,怀柔手段是永远无法扩张的。
讲究礼义廉耻是我们民族的一面,尚武精神更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礼仪之邦凡事都讲求个师出有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我国古人的意识里,整个天下都是天子的国土。
因此,我们不存在入侵,只不过是拿回自己的土地管理权罢了。
所以,与其说华夏的民族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不如说是一部发展史。
我们打的所有仗,都是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战。
所有的土地,都是先烈们为了民族兴盛而用血与泪换来的。
正是因为他们用几千年积攒了雄厚的基础,华夏才得以在遭遇了列强两百多年的欺压后,仅用了短短七十年就完成了崛起和复兴。
厚积薄发,这是我们古人的智慧。
...
土地够用了,我就发展人口,人口太多了,土地不够分了,哎,我就往外占点地盘。
汉使傅介子直接五十人杀匈奴使节,然后杀楼兰国王,怒喝勿动,动,大军至,灭其国!
王玄策:吐蕃兄弟们好,我晓得一个宝地,女人漂亮,粮食多,钱多,我带你们去发财。
吐蕃:跟大哥干。
尼泊尔:大哥,我也想去。
王玄策:那感情好。
而且这地方特别衰,不禁打
他真的这样说的,然后灭十六国。
不知不觉又扯远了,真不是为了水字数。
就....嗯,你们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