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仁,你又升官了?”
京城王府,传旨的太监刚刚离开,一群人便是围着徐信看他手上的圣旨,状元爹王华说话的时候有些酸,他干了六年多才从五品,能从正六品到从五品,还是靠的徐信的功劳加持。
然后……眼前的这淡定喝茶,随意将圣旨摆在桌子上的臭小子,才升正六品翰林侍读几个月啊,这就从五品翰林院侍读学士,和他一个人品级了,这这这……这让他如何还有家长威严。
“去去去,你个没出息的臭小子,六年了才从五品,看看我家乖孙!”
这都不需要徐信出手,王老爷子就先教训起了状元爹,这样的画面让厅堂内的一群人都是在捂嘴笑,尤其是徐信的几房妾室,在这样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里,感觉分外舒心。
所以现在的内阁,只有新晋的内阁首辅,有着“刘棉花”之称的刘吉,这一位阁臣能力一般,惯会见风使舵。
但厉害的丞相,也能反压皇权甚至谋朝篡位什么的,这里绝对没有点某位曹贼的意思。
不过不论是王华还是王老爷子,都不认为徐信的能力有问题。
弘治帝有心清退他,让人递话让他自己辞职,但人家脸皮厚,就是当没听见。不过有这么一个绵软性子的首辅,徐信反倒觉得时候好事,至少他要入阁的话,阻力不会那么大。
当然,什么太宗还是成祖,对徐信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内阁。
尤其是朱元璋死后,还爆发了靖难之役,他儿子朱棣从北京起兵干到南京,找的理由是侄子朱允炆违背祖制。
彼时的内阁,因为品级不高,人选由皇帝一人决定,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随意确定谁兼任大学士入内阁,并且随时可以让他离开内阁。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现在这个世界的大明太祖朱元璋,也就是朱重八。布衣出身的他干的很多事情都很接地气随性,但也遗留了很多问题和隐患,比如军户制度这些。
明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一案发难,借机废除了宰相制度,不再设立。同时定下祖制,严令后代子孙永远不准再议立丞相。
但如果站在帝王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好事啊!
不过成化朝的那些个阁老,在去年成化帝驾崩后,也不怎么老实了。
朱元璋自己精力旺盛,勉强能够连轴转,但都每天处理政事到很晚,他之后的皇帝就……很难过了。
没错,这个时代朱棣是被称为太宗文皇帝,至于说为何后世会有成祖的说法。徐信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毕竟他也只是在后世网上冲浪的时候,偶尔听到朱棣是被称为成祖皇帝。
朱元璋废除丞相,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原本很多应该是由丞相过问处理的政事,现在都得由皇帝亲自处理了。
明太宗朱棣之后,内阁的成为了定制,内阁制度就正式产生了。
“从五品,勉强可以入阁了吧!”
皇帝为了避免大权旁落,往往不断地削弱相权从而加强皇权,特别是一些精力旺盛和个性雄强的君主,更是喜欢大权独揽。
“我的小祖宗,这种话可不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