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心腹 爪牙和耳目(1 / 2)

“倒是有几个。”

王安石知道赵兴这是想初步了解一下,等到殿试的时候留意留意。

科举及第的士子,也被称之为天子门生,而这个称呼的来源,正是源自于殿试。

殿试是由皇帝现场出题,考生们答题也不会像会试时有那么长的时间思考。

即便能够参加殿试的士子,都是通过会试选拔,人数只有几百人。

但是皇帝也没有那个时间把所有学子的答卷都看一遍。

正常殿试的考卷一样的臣子批阅的,只是批阅的的人变成了朝中相公。

朝中相公批阅后,会定下一二三甲的名单,交由皇帝过目。

皇帝拿到名单后,会一甲的试卷,二甲只会随机抽一些看看。

不过这也不是绝对,有的时候皇帝甚至看都不会看。

除此外就是会试主考官推荐的人,皇帝可能会看看答卷。

皇帝看不看,看似好像影响不大,实则对于士子来说影响非常大。

若是能给皇帝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不仅能授更好的官职,以后在升迁上也有很大的好处。

毕竟天下官员那么多,皇帝连参加早朝的百官都认不全,能够留下印象,好处可想而知。

王安石把自己有印象的士子告诉了赵兴,赵兴便让他退下了。

“三水,把王学士刚刚说的那几个人的答卷调过来。”赵兴吩咐道。

朝中的官员大多都是老油条了,属于既得利益者。

除了少部分出淤泥而不染的,大部分对于影响他们利益的决策都是持反对态度。

赵兴登基后之所以一直不大动干戈,一来是因为辽夏都在打仗,大宋想在其中占到便宜,内部就需要稳。

其次自己登基不久,也需要稳定。

但是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没有足够的人可以用。

就算他把一部分人换掉,自己也没有心腹接替这些位置。

对于一个掌权者来说,心腹、爪牙、耳目这三者非常重要。

殷汉章属于耳目,严宽就属于他培养的爪牙。

唯独心腹很难办。

赵兴倒是也有些心腹,像盛长柏和齐衡,包括后来的苏轼兄弟和王韶。

但是这些人太年轻了,进入官场也不久,缺乏历练。

如今盛长柏和齐衡还跟着海学士和余相公身边学习,苏家兄弟也被他安排去地方上任职了。

等他们位列朝堂,哪怕他破格提拔,也得用个几年时间,才能让他们到朝中担任一些要职。

而且人数也太少了,他也想从这次科举中挖掘几个可用的人才慢慢培养。

王韶那边若是进展快,立下功劳倒是能入朝为官了。

没办法,这也是文官和武官升职速度的区别。

武将只要立了功升个几级都很正常,文臣则不行。

哪怕有政绩,升官也得一步一步来,不好跨度太大。

王韶虽然担任的是文臣,但是立的可是军功,而且占领河湟,也算开疆拓土,更是大功一件。

虽说河湟贫瘠,但是大宋自从一统后,一直在丢失城池,还从未开疆拓土。

占领河湟的功劳就更尤为突出了。

到时候自己让王韶入朝,担任个四品官员,也没人会反对。

三水和快便把王安石说的几人的答卷调了过来,交给了赵兴。

赵兴没有去看经义诗赋那些,直接看了各自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