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各方的宣传攻势与代沟(1 / 2)

大汉历十四年十月十二日,长安城,第二工匠里。

大匠贾逸一大早来到作坊厂就愁眉不展,唉声叹气。

东家鲁甲来到作坊看到贾逸这表情问道:“老贾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如此愁眉不展?”

贾逸叹口气道:“家里的小子不争气啊,今年中考没考上学府,以后前途都没了。”

鲁甲笑道:“某当多大事,以老贾你的身家,让小贾再复读一年也不是什么大事。某记得小贾成绩不差,今年只是运气差而已,而且即便没考上,大不了让小贾接你的班,到这里找份差事做。”

贾逸道:“要事情有如此好解决,某也不会在这里唉声叹气了,今年中考已经算是比较好考的一年了,某向学校的夫子打听过,明年毕业的中学生会更多,加上还有复考的,考学府只会更难,而且一年会比一年难,今年考不上以后的机会会更低。”

鲁甲想到几天前人潮涌动的考场感叹:“现在大汉的读书人太多了,考学府的确是难,但小贾中学的学历也不差,能找一份好差事。”

贾逸无奈道:“他要有如此老实,某也不至于唉声叹气了。”

说完他丢出一本大汉月报道:“还不是这上面闹的,现在的小孩你根本不知道他脑子里想什么事情,长安城帝都他不待,他偏偏要去屯垦。”

“且不说南疆的环境是不是人待的?

即便是要屯垦,可他这种地都没种过的,小麦稻子都分不清的人怎么去屯垦,上面怎么说他就怎么信。某跟他苦口婆心说了三天,他硬是不听。”

鲁甲翻看大汉月报,上面就有介绍屯垦出色屯垦人物介绍。

屯垦已经进入第2年,有了去年的基础和经验,今年是全片铺开了,黔中郡和长沙郡涌入了10万青年,建设了十几个南下堡垒,上百村里,开垦的田地达到了两百万亩,他们战天斗地的把蛮荒变成了沃土。

屯垦队这两年来成为了大汉的热点,吸引了整个大汉百姓的目光,尤其是那些家里两三个小孩成年了,朝廷却没有地方的家族。

同时大汉的诸侯,看到朝廷的宣传威力之后,以前一直等靠要,靠着朝廷把囚犯输入到他们的诸侯国,现在他们才发现这太被动。

他们完全可以深入大汉,主动宣传自己的诸侯国,于是在去年的诸侯大会上,以英布,吕臣为首的诸侯,向天子请愿,让他们的官员深入到大汉的乡里宣传自己诸侯国的优势,以吸引百姓前往他们的诸侯国。

天子同意了这个请求。

于是大汉的各路诸侯,派遣自己的官员来到那些中原人口稠密之地,来宣传自己的诸侯国。

大部分的宣传官员手段也是极其简单粗暴,一上来就是送地,只要愿意去他们的诸侯国,100亩地200亩地好商量,300亩400亩也不是不可能,只要去他们的诸侯国,立马就能变成小地主。

除此之外,他们还学习大汉的策略,用幕布宣扬自己诸侯国的富饶,向辽东诸侯重点就介绍鲸鱼这一特产,在幕布上画的和小山一样的鲸鱼,而后告诉这些大汉的百姓,只要去了辽东肉随便吃,哪怕当主食吃都可以。

这点可让大汉的百姓羡慕坏了,虽然这些年他们富裕了一些,但也最多饭吃到饱,肉也就是逢年过节,重大的日子能吃到,没想到辽东如此富裕,当即就有不少百姓决定全家去辽东,当地主吃鲸鱼肉。

这张巨大的鲸鱼幕布可以说为辽东诸侯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黔中诸侯也不甘示弱,辽东有特产,难道他们就没有。

他们干脆就画出一片参天森林一般的甘蔗林,堆积如山的白糖,然后告诉大汉的百姓,白糖在他们诸侯国只是零嘴,想吃随便吃,为了证实真实性,他们还告诉大汉的百姓,只要肯移民,直接一人先拔一斤白糖。

南洋诸侯,倭岛更加不用说,他们在这波风潮,也学会了宣传的精髓,一個重点宣传自己的香料,价比黄金的檀木,一个重点宣传自己的白银矿,甚至把倭岛叫做银山岛。

还编了一个小故事,说什么一个穷小子,在河边捕鱼,忽然就发现了一块银光闪闪的巨石,带回去一看,结果里面全是白银,他转手把白银卖给朝廷,当即就成赚了几十万,而后回到自己家乡,娶了暗恋的村花,又在倭岛买了上万亩土地,成为了大地主。

总之在事实的基础上尽量夸张的宣传,吸引大汉的百姓前往。

为了加大影响力和宣传力度,他们还组建自己的戏曲团,在中原乡里四处宣传。

还有不少诸侯思绪大开,直接到大汉月报打广告,宣传自己的诸侯国,以期待用这样的方式吸收一批高素质人才。

还有的诸侯干脆就派遣一些已经发达了的治下百姓,让他们富贵还乡,吸引大汉百姓,前往他们的诸侯国。

中原的百姓哪见过这样的宣传攻势,大量的人沦陷。

怎么大汉之外,到处都是财富之地,搞了半天中原才是贫瘠之地啊。

今年大汉移民成果极其丰厚,有上百万大汉的百姓带着自己家的老老少少前往辽东,黔中,南洋等地,徐凡一直想弄个大开拓时代总有几分样子。

当然各大诸侯国的移民不用大汉朝廷费心,大汉朝廷主要关注的重点还是南疆屯垦。

重点宣传的也是他们,今年大汉朝廷还给了他们一个时代先锋的称号。

这些人还会来到长安城,接受天子嘉奖不说,据说还可以去燕宫和天子一起用膳,这简直是这简直是祖坟上冒青烟了,连鲁甲都羡慕他们。

“这要某看了都要迷糊,更不要说小贾这样的青年了,去屯垦也不差,上面不是介绍了一亩地的抵得上中原的五亩地,小贾要去在那里开垦了上百亩田地,还能做一方小地主呢。”

鲁甲也算是小有家产,但他不要说登上大汉月报这样的大型报刊,就算是小型报刊他也没登上过。

贾逸道:“且不说这上面写的是真是假,即便南疆真有如此富饶,但能比得上长安城,在长安城只要有手艺,要赚上千是轻轻松松,这就足够养活一大家子人,但在乡村操劳一辈子也就赚了三瓜两枣,要不然朝廷为什么要强制屯垦,不就是没人愿意去,现在出长安容易但想回长安就难了。”

这个时候工匠宋乐走过来笑道:“大匠话不是这样说,长安虽然安逸,但一辈子也就看的到头了,没有意外大匠你要在这个位置做到退休。

但外面的机会多呀,你看大汉月报上的人,他们吃了一年多的苦现在回报不就来了,登上大汉月报,以后肯定要飞黄腾达。

还有那些去诸侯国的人,大富大贵的也不少,月报上不是经常报道这样的人,富贵还乡,大摆流水席,与全乡的父老大吃大喝三天,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另一个工匠冯地羡慕道:“能登上一次大汉月报,还能去皇宫面见天子,这辈子也算是值了。”

贾逸不屑道:“你们这些小年轻就是好忽悠,你们只看到这上面十个人飞黄腾达,却没有看到有几万人在南疆吃苦,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每个人下面都踩着上万人上位。”

宋乐满不在意道:“这本就是世间常理,我大汉想要成为贵族还要拿命去搏,更不要说现在这只是在吃苦了。”

贾逸道:“说的好听,你为什么不去?”

宋乐道:“某小儿才五岁,要不是有他拖累,某早去了。”

“几年前大汉北伐匈奴,伱为什么不去建功立业。”

宋乐脸色一囧,但很快说道:“某虽然怕死,但不怕累。”

宋乐这话让在场所有工匠都感到一阵好笑,虽然他们也羡慕成为贵族的人,但他们却不敢真上战场。

永安里,贾家。

结束一天操劳之后,贾逸回到自己的家。

贾逸是长安的土著,当时长安还叫咸阳城,他就是咸阳城的一名工匠,按照后世的说法,他们九代都为大秦朝廷服务,而且更加让后世人羡慕的是,他家这个位置是世袭的,老子死了儿子接。

这要写上一篇小作文,肯定要写九代人的坚守,传承三百年大秦军工品质。

只可惜他没有那么好的命,在大秦工匠的地位不高,按照商君的安排,整个大秦利出一孔,商君需要大秦所有人变成农户和军人,把大秦变成一个强大的战争机器,工匠的地位也就比商户稍微高一点,有无穷的徭役等着他们去做。

大汉开国之后,他的日子才好过一点,这次他终于不用给朝廷免费徭役。

他先是凭借自己的手艺,在鲁甲的作坊当中成为了大匠,而后鲁甲的作坊搭上长安车马厂之后,身为大匠的贾逸收入也提升了一倍,现在他每个月的俸禄高达1万钱,即便是在物价高等的长安城他也是妥妥的高收入人群。

贾逸的家庭还算美满,虽然父亲早亡,但他却带着母亲和妻子躲过了秦末乱世,是帝都人,又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这些年生活已经超出了贾逸的想象了。

他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只希望自己的三个儿子能在长安城开枝散叶,要是还能有一两个出息的,那对他来说就相当于祖坟冒青烟了。

现在他有三个儿子,长子今年中考时,可以算是他们家这些年最大的挫折,老大虽然废了,但另外两个小子一个上小学五年级,一个上中学二年级成绩都可以,夫子都说有希望可以考上学府,现在他们家族跃迁只能指望后面两个小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