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子玉子玉,深知我意(1 / 2)

在灭了田氏满门之后,田氏的事务仍旧没有结束。

那就是他们家偌大的产业,该怎么处理。

首先肯定是不可能分给百姓的。

在三国这个世家当道的年代,“打土豪,分田地”基本等于找死。

所有李翊的作法是,将这些产业仍旧交给濮阳的世家来经营。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

一来,缓和了与世家豪强的关系。

使他们不必因为自己灭了田氏满门而感到惊慌。

杀田氏,更多是为了给濮阳其他的世家提个醒。

敢造反,尤其是李翊眼皮子底下造反,那结果就只有一条——

富贵无望,灭族有份!

第二条好处,当然就是成功拉拢到了这些世家,使他们更加亲近自己。

毕竟这些人原本就被田氏压一头,现在这条恶龙没了,大家一起来瓜分它的肉。

而让他们吃到肉的,就是李翊!

这时,曹休从屋外走来。

他已经监斩完了田氏一门,身上还带有浓浓的血腥味儿。

“先生,曹公差人请你过去一趟,说是有紧急会议。”

李翊依旧十分从容,不慌不忙地问道:

“是单请了我一个呢,还是大家都去了。”

“荀先生他们都去了。”曹休脱口而出。

“嗯,知道了。”

李翊一语双关。

既是回答曹休,又是表明自己已经知道曹操要商议什么事了。

濮阳衙署之内,文官武将纷纷到齐。

都是曹营重臣。

曹操说这次是有紧急重大的会议要召开,大家都不敢怠慢。

一个个面色肃穆,一言不发,都等着曹操先开口。

由于关系重大,曹操一度想把荀彧、夏侯惇也从鄄城、陈留那边调过来参加会议。

但考虑到来回一趟太麻烦了,只好作罢。

先与荀攸、夏侯渊他们商议也行。

“志才,人是否都已到齐?”

曹操闭着眼睛小憩,他已一夜没睡,眼皮子底下有浓浓的黑眼圈。

“都到齐了。”

戏志才目光只是在人群中快速地扫了一眼,便作出了结论。

这是他独有的细节观察能力。

“很好……”

曹操缓缓睁开眼睛,神色沉重。

“在会议开始之前,曹某要表彰诸位在此次濮阳一战中的英勇表现。”

“尤其是子玉,在此役中屡立奇功,当居首功。”

“这都是臣的分内之事。”

李翊依旧保持自己的下狗姿态。

“还有文烈,虽然年少,此次却甘冒矢石,亲攻南门。”

“勇气可嘉,忠义可表!”

曹操也夸奖了曹休,这也是曹休首次参加重臣会议。

倒不是因为他官职高,而是他此次表现卓越,给予他一个殊荣。

不过由于年轻资历小,所以只能坐在末席。

“濮阳战事已经告一段落了。”

“现在摆在我军面前的,有三个重大问题。”

“这三个问题关系到我军的存亡,未来的发展,甚至是成败与兴亡!”

“不可不重视啊……”

曹操的语速非常慢,尽量让自己的这段话一字一顿,使每个人都听得真切。

“这第一件事,想必大家都已经猜到了。”

“就是此前子玉说的仰观星象。”

“四月大旱,六月飞蝗,七月绝收,八月得雨。”

“现在已是四月底,旱情日渐严重,看来子玉前日之语绝非是危言耸听。”

“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

古代发展,永远都离不开一个话题——粮食。

民以食为天从来都不是一句虚言。

“……唉,蝗虫固然能解一时之急,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曹操说出了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粮食!

尽管李翊用“油炸蚂蚱”耍了个小聪明,成功击破了吕布。

但要考虑到兖州全境百姓的生存发展,光靠蝗虫是不够的。

它毕竟不是主粮,百姓也不可能只吃蝗虫。

何况李翊发动百姓捕捉蝗虫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遏制蝗虫生长。

既然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那估计六月是起不了蝗灾了。

只能说有利有弊吧。

百姓虽然不能靠吃蝗虫顶饿了,但也不用担心蝗虫出来毒害庄稼。

“此前接纳黄巾男女百万口,已是给兖州增加了不少的负担。”

“今年又遇上如此严重的旱情,着实是难办啊。”

荀攸在一旁无奈地叹口气。

这种自然灾害,真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此前子玉曾找我商议过围湖造田的工程。”

曹操忽然提出了李翊之前提出的推广水稻的话题。

“不知诸位觉着可行否?”

围湖造田,推广水稻?

众人面面相觑,光是听上去就知道这不是一个小的工程。

水稻、旱稻的产量比不上小麦,但好处就是一年两熟到三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