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丑状元】(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钧 1858 字 3个月前

大明船队从锡兰启航时,朱铭登基后的第二届科举结束。

殿试拆卷,直接让南方官员失语。

前十名,有七人来自四川、陕西、河南、洛阳府和开封府。剩下三人,两个浙江,一个福建。

这跟南宋初年完全不同,那时的殿试前几名,大部分来自闽浙赣。别说什么河南、陕西了,就连淮南都打成一锅粥,科举哪有北方人什么事儿?

现在却是四川最先安定,接着就是陕西和河南,并且最早推广数学等科目。

另外,印刷业的繁荣程度,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北宋有三大印刷中心,即:眉山、杭州、建阳。

大明又增加两个:汉中、洛阳。

这五个地方,全都造纸业发达,可就近获得纸张印刷书籍。并且文风极盛,村学、社学非常普及,就连自耕农的孩子都会读书。

胡安国仔细统计数据,说道:“江西先是丈田,接着又是拆族,前后持续近两年,士子可能无心学问。此次江西籍进士,前二十名一個都没有,总进士数比上一届少十二人。”

朱铭浏览完新科进士籍贯,对胡安国说:“下一届科举,把辽金故地和高丽北部,单设一榜给三个进士名额。否则的话,那里的士子永远考不上。等二三十年之后,再把这些地方重新并入北榜。”

“是!”胡安国作揖道。

科举永远以政治为先,别扯什么是否公平。

大明开国以来,一直在压制闽浙赣三省,因为这些地方的官员太多了。如果任其自由发展下去,朝堂一眼望去全是南方人!

不过嘛,现在川陕豫起来了,南方可以适度放宽。

朱铭继续说道:“浙江、福建、江西三省,每届举人名额可各增两人。”

“是!”胡安国领命。

朱铭说:“明日传胪唱名吧。”

内阁和礼部官员退下,朱铭继续批阅奏章。

兵部呈上的奏章让人头疼,差不多是该结束西南战事了。

去年秋天,川南、川东、湘西、广西四路出兵,沿途清扫阳奉阴违的蛮夷土酋,继而攻打罗殿国、自杞国和特磨道。

面对杨再兴的军队,特磨道侬氏土酋率先投降。

这种投降跟没投一样,因为特磨道早就臣服大明。但只是臣服而已,不来朝贡,不听调遣,还经常劫掠周边部落。

杨再兴让侬氏土酋亲自出降,对方却躲在山寨里不肯出来。

那就只能攻山开打!

仅仅两天时间,杨再兴就攻破蛮寨,结果侬氏土酋却跑了。继而又纠集残部,在茫茫大山里打游击,时不时还裹挟或劫掠其他小部落。

足足四个月,侬氏土酋还没灭掉,鬼知道躲在哪个山沟里。

杨再兴气得攻破蛮寨就烧,前后烧毁十二个蛮寨,反而把特磨道的蛮夷逼得同仇敌忾。

最近收到的消息,侬氏土酋好像逃到了大理国境内。

于是杨再兴给朝廷发来奏疏,说他那里的天气即将转热,请求先撤兵再说。另一个叫侬德智的土酋,这次作战始终非常听话,希望朝廷能将此人册封为特磨道宣抚使。

特磨道已经打得很艰难了,罗殿国和自杞国就更难搞。

那两个小国的地形更加复杂,而且跟大理国的三十七蛮部同出一源。

明军杀过去,接连打了好几场胜仗。

那些蛮夷立即改变打法,不但在群山之间打游击,而且一遇危险就撤到大理国。然后带着大理国的三十七蛮部,抽冷子杀回来在山间设伏。

大理国答应帮忙,但无能为力。

从唐朝的南诏国,到现在的大理国,一直无法征服三十七蛮部。只能逼得这些蛮夷臣服,然后还时不时叛乱,把大理国的宰相都弄死了两个。

兵部把这些情况汇总,已经给出解决方案:

第一,天气炎热之前撤兵。

第二,自杞、罗殿两国,必须废除国号臣服朝廷。

第三,在自杞、罗殿、特磨三地,各自册封一个土酋为宣抚使。

第四,加快在这三地周边的移民速度。

朱铭提笔批示道:“可。”

这种处理方式,意味着战略性失败。

四路军队出击,如果把土兵和民夫也算上,动用的总人数将近十万。

靡费钱粮无数,虽然打得蛮夷人口锐减、死伤惨重,却连一个国王和大酋长都没抓到。只能跟大理国一样,逼得那些蛮夷臣服,鬼知道今后哪天又要叛乱。

矩州已经改为贵州,朱铭又用红笔加一句:“五年之内,不再对特磨、自杞、罗殿用兵。四川的重刑犯,以流放贵州为主。川南军队,蚕食马湖、南广、罗氏三蛮,招募失地农民结寨耕种。”

妈的,西南打不动!

朱铭终究不是朱元璋和朱棣,他实在狠不下心来大规模移民。

朱元璋、朱棣父子征服西南,动辄移民数十万。在强制迁徙的过程中,不知有多少人妻离子散,不知有多少人死在云贵地区。

想了想,朱铭又加一笔:“自愿移民马湖、南广、罗氏、贵州之人,有罪者一律赦免,有债者一笔勾销。官府不得追究其罪名,债主不得追讨其债务!此令,以诏书大告天下,自愿移民者可在当地官府报名。”

西南地区看来得长期经营了,大理国还能继续存在许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