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天方夜谭】(2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钧 1844 字 3个月前

“哦?那里的佛教是什么情况?”朱铭问道。

程瑀详细说道:“数十年前,锡兰脱离朱罗国独立时,全岛的清净比丘只剩不足十人,而且佛门经卷也多被婆罗门销毁。前两代国王为了大兴佛法,从蒲甘(缅甸)请去高僧和佛经。如今锡兰的知名高僧,大部分都是蒲甘人,他们信的是南传上部佛教。”

清净比丘,就是能穿袈裟、守戒律、护佛法的僧人。

斯里兰卡虽然佛教徒众多,但在朱罗王朝统治期间,和尚们纷纷转投婆罗门教。还能保持严守戒律的僧人极少,而且混得都比较惨,复国之后甚至得去缅甸取经。

朱铭又问了许多锡兰的情况,最终下令道:

“着令僧录司,在全国遴选高僧十人,并携徒二十人,前往锡兰传播佛法。告诉他们,锡兰就是佛经里的狮子国。还有,大明的主要佛派,都得选一个代表。”

“礼部雕刻锡兰国王金印,准备正式册封锡兰国王。”

“另刻五方银印,册封五位大迦叶。其中四个大迦叶,册封给岛上诸侯辖地里的锡兰高僧。剩下一个大迦叶,则册封从大明前去的高僧。大明高僧,长居锡兰国王辖地。等摸清楚情况,广收门徒之后,再去岛上诸侯的地盘传教。”

又问关于学者和书籍的事情,朱铭继续宣布:

“所有愿意长居大明的诸国学者,尤其是来自塞尔柱和绿衣大食的知名学者,礼部通通给一个翰林院官职。”

“遴选一批翰林官和医官,再选一批太学生、医学生,跟各国学者一起翻译海外带回的几万卷书籍。”

“翻译完毕,需要进行验证。”

“尤其是海外医书,多有神怪迷信之说。去除那些错误的,保留各国医学的菁华,最终编写一部融合中外的《大明医典》。”

“涉及其他学问的,也当严格论证和实验。我听说还有一种逻辑学,中国先秦时候的辩学,印度传来的因明学,其实都有逻辑学的影子。但又跟逻辑学不同,这门学问也可以深入研究。”

“程瑀刚才说,还从绿衣大食带回一本《光学之书》。这本书也可以认真研究嘛,跟我大明的光学互相印证,取长补短之后刊印成书。”

紧接着,朱铭又吩咐好生照料马种,对来自各国的良驹进行杂交繁育。

又让正在实习的新科进士,摘抄胡铨的各国记录。除了那些有助于航海的关键信息,其余什么风土人情、海外见闻,都可以抄下来编撰成小册子。

朱铭甚至打算让翰林院,联合各国使者、学者,整出一本《天方夜谭》来。

书里的故事,取材自所有国家,从西边的埃及、塞尔柱,一直到东边的三佛齐、阇婆国。有什么离奇传说、民间异闻,通通可以编进去。

也不说什么鼓励国民出海,至少可以提升国民的眼界宽度。

这本书如果畅销起来,能让大明的官民士子都知道,海外还有无数有趣的国家和有趣的故事。

不要故步自封!

散朝之时,朱铭把胡安国留下,告诉他关于《天方夜谭》的想法。

胡安国问道:“陛下是想让翰林院编一本志怪集?”

朱铭摇头道:“非也。第一,要展现异国情调,涉及诸国的风土人情;第二,遣词造句须得雅俗共赏,尽量用俗语来行文,可以直接讲给乡下的农夫听;第三,各种故事必须是积极向上的,要赞美仁慈、善良、智慧、勇敢、忠诚、勤劳、坚毅。”

胡安国说:“俗语俗到什么程度?”

北宋的大儒在注解经典时,行文已经够俗了,但对于底层百姓而言,很多时候还是看不懂。

朱铭说道:“市井小民平时怎样讲话,这本《天方夜谭》就怎样行文。而且,必须写得有趣。”

“这……恐怕不能让学者来写。”胡安国道。

朱铭突然想到一个人,笑着说:“翰林院把所有故事都编出来,最后交给李邦彦仔细修改。关于各国的内容,他如果读不懂的时候,可以跟各国使者交流。”

“是。”胡安国道。

朱铭继续说:“开篇我都已经想好了,故事发生在天方(泛指阿拉伯地区)某国。有一国王残暴,每天都要纳一妃子,并在鸡鸣的时候杀掉。全国百姓恐惧不已,纷纷出逃国外。宰相已经找不到少女,又担心自己被国王所杀。”

“宰相的女儿聪慧无比,主动嫁给国王为妃。并在每天的鸡鸣之前,给国王讲一个故事。”

“国王为了听故事,就饶恕她一天。于是宰相的女儿,就坚持每夜给国王讲故事,足足讲了一千零一夜。”

胡安国惊讶道:“此书听起来极为有趣。”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