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会试人才辈出,唐寅三年蛰伏,今年卷土重来。
吴中四才子同时参加会试。
广州白沙掌门陈献章得意爱徒湛若水第一次参加会试。
这些个贡生,还没中进士,其名声已经比许多进士还要大噪。
刘健轻松的笑着道:“皇上,这次会试倒是挺有意思,民间在关注的焦点恰恰不是这些才子们的会元之争,而是陈策。”
“哦?”
弘治皇帝问道:“陈策没参加会试,怎么还被讨论起来了?”
刘健道:“会试开始十余天前,陈策收了祝枝山为徒,有人说陈策能收祝枝山为徒,经过这次调教,定能让祝枝山一扫三年落第之阴霾。”
“也有人说陈策沽名钓誉,自己都没中进士,又乃一介商贾,此次调教祝枝山,恐怕祝枝山又要再次名落孙山耽误了祝枝山的前途。”
弘治皇帝苦笑了一下,道:“这个陈纯简,明明不在江湖,江湖上却都是他的传说。”
“明明也不在庙堂,庙堂上也都在讨论他。”
内阁次辅李东阳笑着转移话题,道:“臣倒是认为这次湛若水极有可能夺得此界会元之争。”
湛若水不仅获得了陈献章真传,在广州府就已经拥有一群学生弟子,而且和上一届状元伦文叙又是好友。
伦文叙肯定会言传身教一些科举破题技巧之类的给湛若水。
湛若水夺得这一届会元似乎并不是没有可能。
……
这届科举大比,各方都在讨论。
顺天贡院内的阅卷官们则是热火朝天的开始阅卷工作,一摞摞厚重的考卷堆在案牍上,上千份试卷要在三天内全部批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字体丑陋,不取!”
“文章跳脱,论证偏题,不录!”
“居然还有人忘记避圣人讳,怎么中举人的?不录!”
阅卷值庐内的火炉燃烧的很旺,明明春寒料峭的天,阅卷官们却大汗淋漓。
不仅仅因为屋内热浪朝天,更多的则是因为许多考生的试卷真是一塌糊涂!
到现在批的试卷多都是中规中矩,想找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几乎没几个。
直到一名阅卷官看到了一篇文章,不由双目微微瞪大,此前看试卷几乎一目十行,扫一眼不行就朱笔驳回,但是这一份试卷却看得格外认真。
直到破题的文字全部写完,那阅卷官依旧意犹未尽,不免招呼同僚们来观摩。
几名阅卷官同僚看到这份试卷,也都赏心悦目,不由自主的捋须微笑点头。
“这份试卷,当拔头筹。”
说话间,另一名阅卷官道:“诸位,来看看这份如何?”
众人狐疑的走过去,然后定睛望去,这份试卷的破题比刚才那一份更加犀利直白,而且十分引人注目,一篇文章居然写的令人沉迷,不由让一众阅卷官面面相觑。
这一下子,阅卷官们都为难了起来,这两份试卷的水准都是超一流的,不出意外,会元一定就在这两份试卷中产生,这一时间他们竟有些心痒难耐,若不是试卷被糊名,他们真想知道这两份试卷究竟出自谁的笔下。
……
三日后,阅卷全部完毕,明日便是放榜的日子,从会试开始到放榜,前后不过七天时间。
在会试没有放榜之前,没有人会提前知道录取名单究竟是谁。
今日一早,天才刚放亮,贡院那边已经人满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