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便是大力开办工厂。”
“其二嘛,就是尽多的往外移民。”
林澈抿了口酒,给出了两个非常简单的应对之策。
朱樉倒也不失望,他知道自家先生,每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计策,其背后都潜藏着深意,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朱樉思索了下,道:“先生,办工厂的好处我知道,可以增加就业,让百姓除了种田之外,能多一项饿不死的路子。”
“移民同样如此,可移民到海外了,那空出来的田地谁去种?”
“若是没有足够的人种田,我大明岂不是要闹粮荒?”
在如今小农经济的时代,种田是天底下最要紧的事情。
如果只顾着发展经济,与开疆拓土。
而忘了最重要的农耕之事的话。
再多的钱,在广袤的领土,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林澈笑了笑,没有回答朱樉的问题。
反而向着朱樉、朱柏问道:“伱们可知道,如今一家百姓,所耕种的田地大概有多少?”、
朱樉在观政的时候,在折子上看到过相关的数据。
然而,就在回忆具体亩数的时候。
朱柏却是又抢先说道:“先生,我大明如今普通百姓,平均耕种面积大约在五到十亩之间,根据堂弟的优劣,面积上有所浮动。”
这个数据虽然不太准确,但也已经接近正确答案了。
林澈满意点了点头,再次问道:“在唐朝之前,百姓平均要有二十亩田地以上,才能种出一家人活命的粮食。”
“而如今我大明百姓,只需要他们的三到四分之一,你们可知道其中缘故?”
刚刚因为回忆数据,而落后了朱樉,这次几乎想都没想,百年回答道:“先生,这是因为唐代的曲辕犁。”
类似的问题,林澈在之前的课上讲过。
所以朱樉便在闲暇之余,翻阅了汉唐时期的典籍。
林澈也给了朱樉一个肯定的眼神。
点头回应道:“对,就是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导致如今我大明百姓,虽然拥有的土地更少了,可只要精耕细作,平日里好好伺候庄稼,便也足以养活一家子人。”
这种今朝比前朝好的话,听的朱樉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可随之林澈却是话锋一转,道:“不过,这精耕细作也不是什么好事。”
“它虽然以更少的土地,养活了更多的百姓,但也彻底将他们束缚在了土地上。”
“让天下的百姓,在种田之事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根本无暇关心其他事情,也不敢反抗来自底层官吏的盘剥。”
听到这话,朱樉脸上顿时火烧一般的疼。
没想到刚才让他引以为傲的事情,居然也是滋生底层贪腐之徒的元凶。
朱樉忍不住问道:“先生,可若是不精耕细作,那百姓又该如何种出足够的口粮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回到我们刚才探讨的一名与工厂做工的事情上了。”
林澈美滋滋的吃下一块烤鸭。
喝了口酒道:“我可以明确回答你,在一定限度内,百姓不管是做工人还是移民。”
“都不会影响粮食的产出,反而还能让朝廷收到更多的粮食税。”
“而且底层的官吏,也会更加廉洁,不敢再轻易压榨百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