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以为已经答应了所有条件,朱樉这小子就会得到满足。
没想到他一说完,朱樉紧接着狮子大开口。
“我准备在钟山废弃的采石场那边,修建一座制糖厂。”
“加上还要扩建道路,至少需要征召一万以上的匠户和民夫。”
现在可没有大型机械,想要短时间内完成一项工程,就必须要成千上万的人力。
比如修建都城和皇陵这样的超级工程,以及上千万两白银的支出,需要的就是数十万人力。
要建成一个工业园区,朱樉需要征调上万人力,而且必须要得到朱元璋的首肯。
朱元璋皱着眉说道:“为了修建孝陵,朝廷已经征调了十五万匠人和民夫。”
“眼下百姓春耕在即,又要供应大军的后勤,朝廷在人手方面已经捉襟见肘。”
“再征召下去,难免有劳民伤财之嫌。”
朱元璋说的情况很现实,上万民力虽然看起不多。现在百姓的负担很重,强行下令征发的话,难保不会激起民变。
朱樉神秘一笑,“儿臣有一个办法,可以按时确保制糖厂完工,又不会加重百姓的负担。”
“还有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还不速速道来。”
朱樉小声一说,朱元璋竖起耳朵一听,差点没跳起脚来骂娘。
“你这个不孝的东西,竟然敢把主意打在咱的孝陵头上?”
听到他这个缺德主意,朱元璋喘着粗气,感觉自己的肺都要气炸了。
朱樉满不在乎地说道:“又不是让孝陵停工,只不过是从那里抽调出一万左右的工匠。”
“我发明了一种新材料叫做水泥,最多不过半年的时间,糖厂的主体厂房保证能完工。”
“到时候,你再把人带回去,我保证不会影响孝陵的工期。”
看到他拍着胸脯保证,原本坚决反对的朱元璋,口风变得松动了。
“这件事你自己去找薛爱卿商量。”
他口中的薛爱卿,正是工部尚书薛祥,七年前因为中都的大殿发生诡异的震动。
时任工部尚书的薛祥成了背锅的倒霉蛋,被贬到浙江嘉兴充任知府。
前不久刚刚官复原职,朱樉曾和他一起视察过中都的工地,两个人算是有一面之缘。
见到他两眼发呆,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朱元璋重重咳嗽了一声。
他板着脸显得十分严肃,再三叮嘱道:“咱的要求只有一点,要是耽误了孝陵的工期。”
“那你就提着自己的脑袋,再来见咱。”
朱樉很爽快地点了点头,他一点也不担心。
毕竟历史上的孝陵可是从洪武年修建到了永乐年,历时二十五年之久,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帝。
这一世因为老朱的腰包里有钱了,孝陵的规模比历史上翻了一倍。
朱元璋活着,几乎不可能看到孝陵完工的那一天。
见他久久都不言语,朱元璋还以为是最近的琐事太多,让他无暇休息。
全然不知道这个大孝子已经在盘算,等他一龙驭归天时,开发孝陵的旅游项目。
那可是开国太祖朱元璋的陵墓,来吊唁的一律先买门票才能进场。
朱元璋以为他一直走神,是因为太过劳累,语气不自觉地温柔了起来:“咱特许你在出征前不用上朝,就在家里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