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遇事不决,就加钱!(1 / 2)

下一瞬间,火炮的轰鸣响起。

炮膛内部的黑火药迅速爆燃,所产生的火药气体膨胀开来,将长筒状的新型爆炸弹推出炮膛。

硝烟弥漫间,一个黑乎乎的长条状弹体从炮口中飞出,向着远处标靶所在的方向落去。

炮弹落地,精准命中一千米外的标靶。

下一瞬间火光腾起。

轰的一声,试验场上绽放出一团黄色的硝烟,木质的标靶被爆炸产生的火光和冲击波所吞没。

待硝烟散去,地面上出现了一个不小的坑洞,坑洞四周是被炸的松散的泥土。

李奕见此,脸上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一抹笑容,然后询问道。

“不错!”

“不管是后装线膛炮,还是爆炸弹,孤都很满意。”

“批给你们研发部门的经费,终不算浪费。”

老皮特闻言,一张老脸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

李奕继续询问道。

“后装线膛炮和新型爆炸弹何时可以大规模投产,列装部队?”

赵科闻言,开口说道。

“回王上,现在的后装线膛炮和新型爆炸弹在技术方面的难关都已经突破了。”

“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两款新型武器对生产工艺要求较高,生产起来成本也较高,所以,很难大规模投产。”

李奕闻言,脸色沉凝的询问道。

“那现在的产能有多少?”

赵科开口说道。

“在不影响兵工厂其他武器的产能稳步提升的前提下,每月最多生产五门后装线膛炮。”

“爆炸弹的话数量倒是要多些,每月可生产五百枚。”

李奕闻言,面露思索之色,片刻之后开口说道。

“兵工厂的规模还是得继续扩大。”

“这样吧,回头孤再给你们拨一笔款子,专用于后装线膛炮以及爆炸弹的研发和生产。”

“尽快将生产规模给孤提起来!”

李奕现在处理起事情来可谓是简单粗暴。

遇事不决,就加钱!

加钱可以解决这个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问题。

只要有钱,就不会缺了设备和工人,兵工厂的产能自然也就提升上来了。

反正他刚刚才抄了广州八旗和十三行,最不缺的就是钱了。

随后,李奕又去视察了研发部门的其他项目。

比如说金属定装子弹,适用金属定装弹的新型后装步枪(毛瑟步枪),转管机枪(加特林机枪)等。

这其中,金属定装弹和新型后装步枪都已经有了样品。

而转管机枪由于其枪身结构较为复杂,所以还在生产研发当中。

等他检阅完这些,时间已经来到了傍晚。

李奕坐在前往他住处的马车内,脸上是明显的疲惫。

揉了揉眉心,李奕开口询问一旁的杜顺道。

“接下来的几天孤还有什么行程?”

杜顺闻言,开口回道。

“回王上,按照行程表上的安排,明天上午您要去佛山机械厂视察。”

“下午要去佛山工业园视察,参加工业园的落成剪彩,然后赶回广州。”

“后天上午您需要亲自去主持科举开科。”

“下午要去广州城外的造船厂进行视察。”

“大后天上午,出席讲武堂军校的建校大典。”

“下午则是要去军营中为新一批的将官们授衔。”

“再往后,您还需要去新落成的广州大学参加开学典礼,去铸币厂视察……”

“……”

李奕忍不住揉了揉脸,脸上的疲惫之色愈发甚。

玛德,生产队的驴也不能这么造啊!

他是真的好奇,我大清某个明君圣主是怎么在处理朝政的同时,还能抽得出时间和精力不断的下江南游玩的?

杜顺见李奕的脸色不好,开口试探着询问道。

“王上,是否要推掉其中一部分行程?”

李奕闻言,摇摇头说道。

“不了,这些行程都很重要,尽量赶一赶吧。”

杜顺见此,忙不迭的说道。

“王上圣明。”

马车很快来到了一座宅院外。

这是一座传统的中式园林,原主人是十三行的一员。

后来,十三行被抄家,这座园林便被规划为了公产。

李奕这次前来佛山视察,便将这座园林给当做了他的临时驻跸之所。

回到住处,李奕刚坐下没多长时间,便见杜顺给他送来了厚厚一摞公文。

“王上,这些是今天的公文。”

李奕虽然出来视察,但该他批阅的公文肯定也是躲不过的。

熬夜干吧,没什么好说的!

再说了,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他李奕要是不能反清成功,那估计很快就可以长眠了。

这特么可要不得!

李奕点点头说道。

“放下吧,孤慢慢看。”

说话间,李奕开始批阅起了公文。

首先第一份公文,就是关于分田工作的。

当前大唐的分田工作虽阻力重重,但仍在继续。

可自从李奕宣布要开科取士,并在科举上大放水之后,这股阻力却是明显变小了很多。

大量原本对分田工作激烈对抗的中小地主,迅速转变了态度,开始备战起了科举。

虽然李奕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但是也给他们官当啊。

只有那些大地主仍旧不甘心自己的田被分掉,所以选择了对抗。

但是,由于失去了中小地主的支持,在唐军强大的武力面前,他们的对抗大多都是徒劳的。

敢反抗?

反抗就抄家!

李奕迅速做出批示,要求分田工作必须尽快推进下去,若有阻力,不惜斥诸武力,并对在分田工作中表现优异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表彰。

然后翻开了第二份公文。

这份公文的内容,说的是广州大学的落成工作。

为了培养人才,并进一步推动改革,李奕指示开办了广州大学。

效仿西方大学的教学模式,雇佣洋人,以及精通西学的中国人为教授,进行办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