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刘辩的反应(1 / 2)

王允自是不信,反驳道:“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皆大贤之后,世代为国尽忠,方才不过是你随口污蔑之言,自不可信!”

许攸说出曾与他真正有过接触的袁绍的名字,当然不是为了坦白从宽。

不然,岂不是为他的仇人除去了隐患。

许攸继续说道:“昔日他们收留张俭,而今他们怎么就不敢收留我了?我路过沛国,桓氏亦以我为座上客,若非桓氏相助,我岂能对他陈氏了如指掌?你以为陈氏当真一无所知吗?且无徐州刺史和二千石相助,臧霸这样的废物如何抵达北海……”

随着许攸口中出现的豪族越来越多,王允甚至都懒得驳斥了。

许攸很聪明,哪怕是逃亡之中,他依然看出了刘辩施政的倾向,所以,他将能与他扯上关系的豪族及出身豪族者全都扯了上来。

如果小皇帝将这些人作为他的同党全部治罪,那再好不过了,到时必然引得汉室倾颓,天下大乱,他将死而无憾。

末了,许攸叫嚣道:“你王允既然要钻营仕途,敢隐瞒我今日所说吗?”

“我与故王公所谋,乃是为了天下大义。郡国长吏无德可换,三公无德可换,天子无德,未尝不可换?”

才稍稍平静下来的王允再度大怒,指着许攸痛骂道:“大逆不道之徒,天子受命于天,代天牧民,臣子视为君父。伱不忠不孝,罪及宗族,死后亦不得安宁!”

听到宗族两个刺耳的字,许攸仿佛彻底疯了:“受命于天者,岂会被外戚随意废立?外戚做的,吾辈做不得?”

“把他的嘴堵上!”

……

见过了许攸后,王允明白,那些被许攸提到过的豪族与士人需要如实上报。

审讯许攸时旁边还有不少人,包括校事所部,此外还有正在赶过来的刘备部下简雍,瞒不住的。

王允写着奏书,只希望皇帝不要因此暴怒。

刘辩当然不生气。

相较于王允在许攸大逆不道言论上的讳莫如深,校事部传来的就详细多了,完美地向刘辩展示了有个如臂使指的情报机构的好处。

许攸所言,在刘辩看来,倒有几分打破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子。

当然,放在他所处的这个时代背景下,他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不会跳出来反对天子受命于天。

毕竟时代背景和经济基础在这儿了,生产力决定了大部分人口必须与土地紧密绑定。

其实不论是刘辩还是卢植,当初选择动用西园军去青州平叛,除了青州黄巾的隐患外,最大的原因是要借此向天下宣告朝廷继续整顿吏治的决心,不曾想事情会有如此发展。

刘辩不觉得许攸能与这么多豪族之人有牵连,与张俭不同,许攸的名声不足以让士人宁愿破家也要相助。

刘辩隐隐猜到了许攸所想,不过他还是将许攸的供词留存下来,现在不用,万一以后能用到呢!

刘辩唯一的疑惑是袁绍与许攸的联系是真是假,毕竟袁隗上书与青州叛乱的消息抵达雒阳的时间,配合地过于巧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