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雒阳纸贵(1 / 2)

在荀攸离开之前,刘辩犹豫了片刻,又叮嘱道:“朕听闻在益州不乏有长吏同地方大族互相勾结者,公达至益州,可留意一二。”

荀攸应诺后告退。

右扶风。

何颙叫来牛二,举着手中的信件说道:“此乃天子亲笔回信,天子心中是记得你们的,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牛二的眼睛再度睁成了牛眼。

“何……何公…说的是…真…真的?”激动之下,他连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被质疑后何颙也不恼,他解释说:“事涉天子,我岂会说假话?”

牛二欢喜地离开了,不久之后,消息再度在乡中传开。

乡人们这个时候哪怕没看到何颙,只是看到何颙的房子,也都满是敬畏之心。

牛二更是逢人便说此间种种,说到最后,不忘补上一句——“这是天子给俺的回信!”

随后便开始享受旁人艳羡的目光。

此时,他已经重新住回了自己修缮好的房屋,整日笑呵呵地,只盼望着自家地里的水能早日消退。

雒阳,随着各处受灾地区的受灾状况被统计上来,尚书台已经在着手制定新一轮的削减赋税的政策。

而相较于扶风,弘农郡地震所造成的直接伤亡无疑更大,尤其是震中华阴县。

奉命带着医者队伍前往华阴县的华佗上书言——临近华山,屋无一存,地为邱墟,全家罹难不胜枚举,亦有宗族百十人,十不存一……

而根据弘农太守王宏的奏书,此次华山崩裂,因之而死者逾四千人。隔壁的京兆因距离华阴县不算远,也有伤亡。

面对此情此景,以及天人感应的现状,即便刘辩知道这只是单纯的地壳运动,却也不得不下诏书将发生的地震的过错归于己身,令“公卿其各思朕过失,明白陈之”,以免舆论再度失控。

刘辩现在也明白了,就算自己没有错,国家遇到此种劫难,他身为天子,受点委屈也没关系。

堵不如疏,一直靠强权管控舆论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只要言论别太离谱,总要给一些人发泄的渠道。

刘辩只能庆幸,得亏当初光武帝时将华阴县从京兆划给了弘农,不然刘辩只怕得来一份着重于“痛诉己过”的罪己诏。

但现实告诉刘辩,他高兴早了。

一件很无奈的事,每每出现天灾,便会有人通过“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阴阳颠倒,于是有地震、于是有连绵大雨”的论调进而将天灾与朝政联系起来。

这不是刘辩第一次经历这种风波了,经历的多了,甚至有些麻木,只要别骂的太过,他也就听之任之了。

譬如借此攻击三辅屯田“利官不利民”的。

往好处想,如今屯田初创,负责的官吏中不乏相对廉洁有理想的太学生,考虑到长远的未来,此种忧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