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曼没有接受任何的采访,而是在听到有人认出了方源后,不断地竖起大指朝向他。
一行人几乎一步未停,在安保的保护下迅速来到了机场外街道,各自坐上了接机的车辆。
剧组的车直接把方源送去了拍摄场地,这是方源自己要求的,省去了倒时差的时间提前进组,主要是因为一通电话。
打去电话的人是导演霍夫曼,原因是华纳大老板之一的劳伦斯看过了前面素材后,连夜召集了总裁汉特以及一众高管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决定,加大李警官角色的动作戏,并且把动作设计全部放权给方源。
理由自然是方源在前面部分展现出了超然的功夫实力,让劳伦斯看到了未来票房大卖的前景。
这部影片的剧本虽然是把陈龙设定为主角的,包括剧情在内的很多因素里都有不少的陈氏喜剧功夫电影的影子。
但目前一致的观点认为,不仅那种特有的喜剧风格被保留了下来,难度很高的动作场面也一点不比陈龙的作品差。
关键是方源的个人形象还要符合西方人对英雄人物的审美观点,身材更高大,功夫动作更潇洒凌厉,难度也更高,甚至英文台词功底有母语般的流畅。
与增加打斗戏份相对应的是,在剧组承诺的提升方源酬金的同时,也给主要由港岛武行为班底的动作团队提高了待遇。
要知道中途加薪的事情,在东方社会或许很常见,但在号称法治更健全的西方国家来说,不能说绝无仅有,至少也是相当罕见。
当然了,前提是影片总投资的提高,肯发费大力气把早已签好的合同推倒重来,足以说明这部电影确实拍出了远高于预期的水平质量。
事实上,唯一的外来主创方源,倒是很理解会有这样的投资变动。
因为该片的类似原版片,拍成成品后的确很符合西方影迷的口味,不仅体现出了由好莱坞班底打造的电影品质和特色,故事剧情也贴合全球大部分影迷对功夫电影的期待值。
仅从一点就可以说明这些符合条件,那就是原版电影直接导致烂番茄网站的诞生,而这家评分网站因为该片从此鼎鼎大名,甚至成为了好莱坞乃至整个欧美电影市场的权威评分网站。
由此可见,这一部跟原版有九成类似、甚至连角色名字都没有太多出入的功夫喜剧片,实际上在剧本打造出来之后,就已经具备了大获成功的先天优势。
尽管日后的吐槽也同样凶猛,比如商业气息太浓,爆米花电影的好看没营养,看完就忘没什么回味之类的点评。
但不光电影资本不会在意这些抨击影响,连方源自己都觉得合情合理,理所应当。
因为他现在还处于打开名气的市场行情,即使想拍些艺术性、思想性的作品也得有人投资有人看呀。
因而,比所有人都深知这个项目的市场价值的他来说,对于爆米花电影的相关评论不仅不在乎,反而乐在其中。
最直接的体现当然是他的名气跟身价的飙升,先保住了饭碗才能考虑要不要吃肉吃海鲜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来到剧组,连行李也没来得及梳理,方源就去了动作设计小组的所在位置。
由于前面一个月的合作很愉快,目前的他在组里的两队人马里都取得了很高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