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跪的太快了(求订阅)(1 / 2)

想进步的小阁老,终究是没能进步成。

翌日。

昨夜玉熙宫里的内阁奏对,自然已经传遍朝堂。

皇帝要调动宣府边军入京,拱卫西苑,被高阁老言辞拒绝的事情,自然也一并传出。

果然如同高拱所想。

一时间,他已经成了朝堂之上,阻击皇帝插手军权的急先锋。

当然,这一些都是私下里发生的。

并没有人真的敢当众说出,大明朝的文官们,正一直在做着阻止皇帝插手军权的事情。

这自然是不能说的。

一旦说了,就是大逆。

但事情却是必须要做的。

谁敢插手军权,谁就是一个死字。

诸如孝宗朝的时候,宪宗皇帝暴毙,孝宗即位,大明朝廷便开始了抢班夺权。

时任内阁首辅万安,兵部尚书尹直被弹劾罢官,勒令回乡。

南京兵部尚书王恕复出,赴京出任吏部尚书。

一直在南京打酱油的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奉旨回京,执掌京师十二团营,次年升任兵部尚书。

如此一文一武,皆在文官手中。

随后就是孝宗朝初期,轰轰烈烈的朝堂倾轧。

宪宗时期任命的传奉官,被尽数革除,六部九卿悉数罢官,有些更是直接人都没了。

当时掌管五军营的广平侯袁辂,被革职回家。

马文升提督京营的次月,原来掌管京营的襄城侯李瑾便蹊跷的死了。

随后,镇守延绥的总兵官鲁鑑,镇守宣府的副总兵江山,便先后被致仕回家。

更有如镇守甘肃的总兵官王玺,突然暴毙。总镇两广的安远侯刘景被弹劾下狱。

从此以后,大明朝的内阁和文官们,不仅控制了京军京营,就连边镇也不曾放过,尽数掌握在手中。

也是自孝宗朝开始,大明的勋臣武将们,便彻底靠边站了。

于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明朝在军事上开始全面败退。

成化年间,几乎被灭族的辽东女真、北方蒙古,被打得去向不明,四夷宾服,万邦来朝。

而自孝宗弘治元年开始,内阁和文官们掌握军权之后,大明朝的京师门户,宣府、独石、密云、古北口等处,同时被寇边。

孝宗弘治元年九月,蒙古小王子孛儿只斤·巴图蒙克,如此一个不过十四五岁的小儿,竟敢在朝贡之时,以蒙古大汗自称,公然当众挑衅大明朝堂权威。

而当时的马文升却只能言辞谴责,面对外敌挑衅,全然束手无策。

而更为荒唐的是。

在史书之中,马文升、王恕以及后面火烧宝船图纸的刘大夏,竟然被合称为弘治三君子。

自马文升执掌兵部,十几年间,大明九边军备废弛,一片狼藉,再无太宗、成祖之时北征遗风。

当然,孝宗皇帝也不是完全无能。

弘治三年,孝宗弘治皇帝便紧急启用成化朝的猛将,曾经追随汪直横扫蒙古王庭的总兵官周玺。

但孝宗弘治皇帝任命周玺为征西将军,配将军印,镇守宁夏,到任仅有一年,时年四十七岁,未曾上阵,便死了。

若说边关如此尚且能言皇帝鞭长莫及。

但当时,就连孝宗弘治皇帝,想要任命锦衣卫官员,都会被内阁和文官们驳回,必须接受内阁及文官们推举的官员才行。

而大明。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彻底荒废武功。

在文官们的眼中,是看不见边关与外敌厮杀,血流成河的场面。

他们只知道,不能让武将掌权,更不能让皇帝掌握军权。

哪怕是军备废弛,哪怕是外敌频频侵扰边关,乃至于是杀进来大肆劫掠烧杀抢夺。

这一些。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天下控制在他们的手中。

马车吱呀,轻轻摇晃。

坐在马车里的严绍庭,今日未曾着甲,也未曾骑马,而是身着官袍坐着马车。

他的手中终于是放下了看了数月的大明律,换成了一本孝宗朝诸事记录的孤本。

将孝宗朝这些事情串联在一起,就很容易弄明白自正统年间开始,大明朝的百万明军,为何会越来越不行的原因。

正统皇帝确实有过,滔天之过,为大明朝勋臣武将被夺权奠定了基础。

随后到了孝宗弘治一朝,终于让文官们完成了这一壮举。

大明内外军政尽数落入文官之手。

合起手中孤本,小心的收回到锦缎书袋子里,严绍庭抬头看向陪坐在马车里的徐渭。

“徐先生以为,我朝军需武备,当如何?”

入京这几日,徐渭去了一趟昌平,亲眼看到昌平书院一日高过一日,心中便愈发火热。

当他真正在昌平,和那些灾民子弟打听清楚,这些孩子都能进入书院就读,徐渭终于是相信了严绍庭所说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