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太后道:曾国藩近日来奏,言其老病侵寻,右目失明,左目昏蒙,卧床难起。曾臣此状,恐难赴津;即便勉强成行,恐又力不从心,徒被洋人要挟。
慈禧太后道:每逢大事,曾国藩皆以恙退却;然天津之教案,处理不当,国难临头矣。崇厚奏请,津地之官员,务必革职严议,以悦洋人;然迷杀幼童之事尚未理清,先即妄自菲薄,崇厚颟顸,无能之至。此之要案,非曾国藩不能解也。曾臣如身体尚能应付,务必排除万难,驰赴津地。
三人议罢,速传谕旨:法人教堂牵涉迷拐之案,讯供稍有端倪,尚未能确指证据。此案启衅之由,因迷拐幼孩而起,总以有无确据为最要关键,必须切实根究,则曲直既明,方可再筹办法。
至洋人伤毙多人,情节较重,若不将倡首滋事之犯惩办,此事亦势难了结。天津道员周家勋、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着先行交部分别议处,仍着曾国藩于抵津后,确切查明,与崇厚悉心会商,体察事机,妥筹办理,以期早日完案,免滋后患。钦此。
曾国藩接旨,谓幕客赵烈文道:军机处廷寄,十万火急,一十六名洋人,三十余名中国教徒,皆被津民砍杀,此之大案,如何处置?津地土匪迷拐幼童,本乃屑小之案;津地官员处置不当,弹压无力,方有此变;然法人丰大业公然枪击吾大清命官,实乃此案之导.火.索也。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津郡事变之起,由迷拐激成,百姓群起与之为难,虽受迷无据,而幼孩百许童贞女尸从何而来?教民王三虽不承招,武兰珍则生供俱在,不得谓无其人无其事也。法领事丰大业且以洋枪拟崇大臣、天津令,从人已受伤矣;其时欲为弹压,亦无从弹压之。此后百姓之哄起杀人放火,事出虽仓猝,然或许真乃官司私下授意使然。
曾国藩道:外国性情凶悍,津官胡乱妄为,属民习气浮嚣,将来构怨兴兵,恐致激成大变。余此行反复筹思,殊无良策。与洋人交涉,应别有一副机智肺肠,余固不能强也。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西宫之意,如确属吾民群起与洋人教民为难,两宫有弹压士民,以慰各国之意。
曾国藩道:吾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初心。然天津人心汹汹,拿犯之说,势不能行,而非此又不能交卷。可有万全之方,上无愧朝廷,下不辜黎民,中又可应付诸洋人?
赵烈文道:洋人船坚炮利,无理尚争三分,此事万难有全!
曾国藩道:处置此等大案,务必秉持公心,公诸于众,机锋所向,尤在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