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并不离奇(1 / 1)

这是我的第四部书,写了青年李商隐受知于白居易、令狐楚的故事,是一部青年李商隐的小说体传记。虽说是用了小说笔法来搭建故事场景,但是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李商隐的诗文选、传记以及研究著作,力图做到每一个细节都有出处,我甚至几乎对全文每一个词语进行了检索,以尽量确保它们出现在人物生平之前。

怀才不遇可以说是大唐诗人的基本境遇,以至于韩愈写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千古论断。今天的我们,尤其是青中年人,对此也是遥相呼应,我们在人生的成长中,想有人带,想跟对人,想抱到大粗腿,想有贵人相助,想得仙人指路,想要成功上岸,但这些往往也都是不常有、不可得的。所以,这本书就想别开生面,写一位诗人得到赏识的故事,他就是青年时代的李商隐。

十七岁的李商隐放弃修仙,道士下山,那一年,他在洛阳,先后结识了已经赋闲任太子宾客的白居易,以及仍是股肱大臣的前宰相令狐楚,或许是因为李商隐与生俱来的天才般的气质,他受到了二者非同一般的赏识,令狐楚更是请他入幕担任从事,让他与儿子令狐绹一起读书,其后更是每年资助他参加进士考试,最后更是由令狐绹亲自向主考官报李商隐的姓名,而且还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李商隐因此登科入仕。从下山到登科,这是李商隐的奇遇,也是本书的故事。

然而本书却不是猎奇,李商隐能获得这份大唐的赏识,除了他的天才之光外,还有一位关键先生——孟简,他曾是李商隐父亲的幕主,白居易与他惺惺相惜,更是令狐楚的同年,本书梳理了他们之间的关联。类似这样的发现还有很多,比如李商隐的郊社令祖父(叔爷)曾与白居易在永贞革新期间同殿为官……这些微光般的创见,希望可以得到李商隐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们注意。

本书也对李商隐平生重大争议话题进行了梳理或者解释,比如处士叔的生平及性格的形成,李商隐与女冠宋华阳的关系,《燕台诗四首》的本来事件,时人对于李商隐“放利偷合”的攻击等。本书结合李商隐诗文的本来造境,通过剧本式的场景还原,交叉时空地理的演绎,对相关话题做出了一版完整的猜想。此外,本书在叙述的过程中,也兼及了诸多同时代仕人的遇和不遇,展示了一幅广阔的中晚唐仕林画面。

我是一九八一年生人,人生曲折,却并不离奇,曾担任过数家深圳地方金融组织的风险管理负责人,现为实习律师。我以前出版过三部书,长篇青春小说《烂泥丁香》(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写的是对社会的“不服”;历史小说集《最中国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写的是对历史的“重建”;佛学传记《佛,触手可及》(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写的是先知们的“作为”;本书《扶摇少年:李商隐的奇遇》,写的却是生命中的“赏识”,这种主题的历程,固然是我个人的变化,相信多少也有时代的投影。

去年至今,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AI写作扑面而来,我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次碰上科技革新,幸甚至哉。拥抱科技,却不敢懈怠。也许我们这是最后一代的人类写作了,不过哪怕注定成为机器学习的草料,但是至少我不会退。

我久居深圳,这是一个人人都在搞钱的城市,我在这里格格不入地研究李商隐,蹉蹉跎跎十年余,终于磨完了这本书,希望不会让喜欢李商隐的人失望,希望能得到您的赏识。

吴学俊,2024年夏于深圳香蜜湖半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