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仲仁迫凌去檄书(1 / 2)

三国之最风流 赵子曰 1956 字 2021-04-23

曹操把陈宫来信的内容简单地转述与与众人听,说道:“公台来信,约我与孟卓联兵,一起反攻济阴。他在信中讲了‘三胜’,徐州兵久战疲惫,且如今分兵驻守济阴、山阳、任城、东平、济北等各郡,相比月前与我军交战之时,他们的兵力已经分散,而反过来,我军的兵力却可集中用於一地,可以以众击寡,此我之一胜也;他前时与吕布通信,吕布愿与孟卓的别部共攻汝南,以此,在我军反攻济阴的时候,孙坚部的豫州兵就无法支援徐州兵,等於是断掉了徐州兵的豫州外援,此我之二胜也;州府万潜,因高素杀张长、刘馥杀李操,以及徐卓等在各郡侵害右姓,幡然醒悟,已然拨乱反正,答应潜为公台之内应,此我之三胜也。

“程公、卿等对此有何意见?请畅所欲言!”

毕谌与万潜以前并为州府的首吏,两人是同僚,而且言语投机,交情也还不错,听到万潜反正,甚是喜悦,抚须说道:“我就知道万君从附徐州,是逼不得已!果然如此,今他不顾身在敌营之危险,毅然决定为明公内应,重新归来,……明公,足可见兖士人心之向背!有万君为明公潜通消息,山阳、济阴之虚实,明公可尽知矣!”

曹操说的是万潜肯为陈宫的内应,毕谌岂会不知陈宫弃曹操而投张邈这件事,实是对曹操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故到了他的嘴中,却是成了万潜“毅然决定为曹操内应”了。

曹操说道:“子礼,你是赞成与我军与孟卓联手,共击济阴么?”

毕谌沉吟说道:“明公,听你刚才说,公台信中讲到的‘三胜’,似乎是颇有道理,然谌不知兵,具体是不是同意公台,与陈留联兵,还是请程公、伯宁讲讲他们的看法吧。”

曹操便问程立、满宠,说道:“程公、伯宁,你两人怎么看?”

程立说道:“明公,时下的形势好有一比。”

“何比?”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曹操已知程立之意,问道:“此话怎讲?”

程立说道:“公台信中讲了如果打济阴的话,有三胜;如果不打济阴的话,明公,对我东郡而言之,对明公而言之,则会有两弊。”

曹操说道:“公所言之两弊,我知矣!一则,东郡不足以养兵,暂时可以支撑,久则兵马必散,即使不散,没了粮饷发给兵士们,军纪、军法也就无法再严格地要求他们,势将形如寇兵矣!不但会扰乱地方,且临战用到彼辈之际,也将无有什么战力。兵不堪用,此一弊也。

“荀攸、李瓒、刘馥、荀悦、徐卓等人,俱非庸才,或以权谋矫出,或有治能,或博学而有清望,今如不及早反攻,兖州之民心,迟则一两年,短则一年,也许还真就能被他们收揽到,——刘馥方任济阴郡,即剿灭掉了大野泽的贼寇,周边县乡的百姓自此不再受贼寇掠夺之苦,我闻之,他的名气可是一下就在济阴响起来了!徐卓在济北,虽然侵害到了右姓豪族,可他分田於徒附、招抚流贼,却亦是颇得百姓们的交口称颂。民不附我,此二弊也。

“程公,我说的对么?”

曹操帐下的兖州人不少,除掉程立是东郡人外,毕谌是东平国人,满宠是山阳郡人,还有别的一些,分别来自济北、任城等郡,比如吕岱,就是任城国人,他们而下虽是跟着曹操撤到了东郡,与他们各自留在本地的亲朋好友却一直都有书信来往,故此,曹操如今虽是人在东郡,但对兖州别郡目前的情况,都还是相当了解的。

说实话,刘馥、徐卓等人的治境策略,剿灭聚集成伙的大股贼寇、招徕流动不定的小股贼寇,同时重豪强兼并之法,打击那些贪心无度、兼并民田不已、乃至拥有数百上千部曲、还有着一定军事力量的地方豪强,扶助百姓小民,以发展经济,充实民力,等等这些举措,是深得曹操之心的,换了他治理这些郡,他也会这么干的。

也正是因了深得他之心,所以,他才会产生假以时日,“民不附我”这样深深的担忧。

程立想说的两弊,正是这两点,想说的话被曹操说了,他便点了点头,说道:“明公说的对,我所忧虑的两弊正是此二者。”

满宠年纪虽轻,比程立小了二三十岁,比毕谌也小了不少,可是性格坚定,有谋略、主见,并敢决断。两个年龄比他大的尊长都已经发表过意见,他现在可以开口了。他跪坐席上,挺直身子,说道:“明公,战则有三胜,不战则有两弊,以宠之愚见,可与陈留联兵反攻济阴!”

短短的一句话,把他有主见、敢决断的性子表现的淋漓极致。

曹操从席上站起,到堂中踱步,他转了几圈,背对门口,负手仰头,不知在想什么,想了一会儿,回过身来,与程立、毕谌、满宠和丁斐、史涣说道:“公台信中言有三胜,我看啊,今如反攻济阴,我军何止三胜!”

毕谌问道:“敢问明公,还有哪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