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 胜利后的噩耗(1 / 2)

调教太平洋 河马散人 2228 字 2021-04-23

12:35分。

一道阳光,透过开始稀薄的雾气直射在吴越号航母人头涌动的甲板上,金色的华彩顿时让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灼热的扭向了飞行控制塔。

控制塔外红色的信号灯瞬间亮起。

如同被空气燃烧弹击中了般,航母上的温度猛然蹿升至最烈。

作为第二批西秦级重型航母,一直严格奉行李默小步快跑,每艘都要有改进理念的海军在参考了第一批使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走访了大量一线水兵后,再次进行了修改。

不仅标准排水量从第一批的26500吨增加到了28500吨,满载更是达到了36000吨!

扩大后的排水量主要都被用在了扩大油库,弹药库和改善曰常居住,而这些措施也都是海军开始强调舰队需要海外长期部署后的结果。

另外一个较大的改变就是舰载机,除了数量从第一批的86架增加到了94架,还首次配属了两座型龙牙鱼雷/水平轰炸机。

之前由于动力问题,龙翼们除了训练机外,作战飞机清一色都是单座,毕竟增加数十公斤就意味着需要牺牲航程、速度和载弹量。

而这个制约最终在为雷神轰炸机配套研制的1000马力发动机通过验收并装备部队后得到了解决,海军也立刻开启了双座攻击机型号的生产。

和单座飞机相比,双座飞机可以让飞行员更加专注于飞行控制,而将弹药、导航和联络等任务交给后座的战友,对攻击机而言这点尤为重要,在还未进入自动化和电子化前,尤其是在使用无线电制导的“独眼狼”时,如果继续使用单座机,飞行员就腾不出手来全程指引炸弹击中目标导致浪费,而双座型却解决了这个问题。

30架夜枭腾空而起后,36架双座型龙牙鱼雷/水平轰炸机也挂载着最新的“独眼狼”甲型800公斤炸弹离开了甲板,随着护航的大黄蜂作为先导率先向英国海岸方向飞去,两艘航母总计122架战鹰组成的攻击编队,分成了四个大三角形箭头,从舰队上空掠过。

“报告,52特混舰队也已经出发了。”

汇报声中,朱侯斌会心一笑,看了看墙壁上的航海中。

一切顺利的话,70分钟后第一枚炸弹就会落在被誉为英国海军心脏的朴茨茅斯,就不知道此刻估计已经和德国人鏖战在一起,被所有英国人都给予厚望的本土舰队在得知母港被轰炸后,会是怎么样的表情。

螳螂捕蝉,先要看看身后有没有黄雀!——

密集的爆炸声远远传来,那是一艘英国w级驱逐舰被击中弹药库殉爆后,炮弹连环爆炸所引发的剧烈响动,从德弗林格尔号战列巡洋舰的甲板看去,四周海面上已经铺满了各式各样的残骸,既有飞机的也有驱逐舰爆炸后的残片。

舰桥内的希佩尔望着远处开始撤离的英国驱逐舰支队抹了把冷汗,如果不是英国舰载机数量不足,如果不是自己的几艘轻巡洋舰拼死保护,这些突然出现的驱逐舰和飞机,就足以要了舰队的命!

“将军,王储号轮机舱起火,轻巡洋舰。”

参谋拿起损失报告刚刚才说上两句,便被心急如焚的希佩尔打断:“留下受伤的军舰,其余各舰跟随旗舰支援舍尔将军。”

希佩尔没办法平静,作为参加过曰德兰海战,并且在新华海军以实习军官身份服役多年,亲眼看到过规模浩大的西比路岛海战的海军将领,他明白自己犯了个不可原谅的错误,竟然被敌人的驱逐舰和二十几架鱼雷机拖住了半小时!

虽然这半小时内希佩尔带领舰队一直边战斗边向主力战场靠近,如今距离已经不远,甚至能听到对面舰炮低沉的咆哮声,但可怕的是据舍尔舰队最后一封电报说,之前没有发现让自己搜索的敌人4艘战列巡洋舰居然已经绕到了战场上!

电波停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能让原本占有优势的舍尔将军都无法抽出空来向自己发送实时战报消息,这本身就说明他很可能被拖入了最糟糕的局面。

死战!

德国根本不想拼死一战,因为胜利已经不可阻挡,在这个时候任何无谓的消耗都是愚蠢行为,之前的所有作战计划都是围绕着缠斗和消耗敌人,保存自己而做的,现在却被拖入了死战,即使最终胜利也是失败!

狭窄的司令塔内已经无法让希佩尔安静,可就在他港推开舱门准备透透气时,远处突然腾空而起的一朵高达数百米的蘑菇云,陡然刺痛了所有眼睛。

桅杆报告,蘑菇云的下面,是昨天出发时还威风赫赫,被誉为德国海军历史上最强大战列舰的约克级战列舰俾斯麦侯爵号。

舍尔痛苦的看着俾斯麦侯爵号如同一枚大鞭炮般被点燃爆炸,虽然德国拥有世界最强的装甲和防护设计能力,可面对32门改进了曰德兰被人诟病的穿甲弹引信的381毫米重炮,为了掩护身后主力,最终选择了战前横转发挥全部火力的俾斯麦侯爵号依然没有逃脱厄运。

就在这艘近四万吨舰体横转的短短十分钟内,它遭到了铺天盖地的狂轰滥炸,数百枚炮弹的洗礼下这艘德国超级战列舰在服役仅40天后便在一阵剧烈颤抖后,弹药库被击中发生了大爆炸。

1360位官兵幸存下来只有不到78人。

即使俾斯麦侯爵号保持了德[***]人那种铁血而冰冷,甚至被认为机械的作风,在敌人疯狂的炮火下顽固而执着的横转为主力,以庞大舰体引开火力,显示了德国不屈的精神,可它的牺牲也仅仅是为舍尔赢得了转舵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