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先生连声叹息,可惜不断。
住在林家的这几日里,除了见过来拜见的顾适一回,齐先生素日都呆在院落中,常叫黛玉和林智为伴,每回给林智出题,叫黛玉同做,皆在林智之上,更觉得可惜,道:“若是男儿,何愁不能给林家再挣一个状元回来?偏生是个女孩儿,纵有才华也得遮掩。”
说毕,齐先生又叹道:“只因这闺阁二字,埋没了多少道韫易安?”
此言一出,不仅林智,还有林如海亦是心有同感。
对此,黛玉倒是不以为意。
在她心中,外人总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便是闺阁中的姊妹,亦多有讲究以针黹女工为要,不喜传出才名,但对她而言,父母和兄弟不曾如此,已叫她胜过他人百倍了。
故此,她已知足。
齐先生也只是感叹而已,他年纪大了,言语不如年轻时那般迂腐分明,然而若与世人的见解作对,却又没有本事,反连累其清名,便笑道:“我见了玉儿的文章,风流别致,毫无堆砌,倒想起前几年十分有名的绛珠居士来,宛然是一样的口气。”
林如海和林智暗惊于齐先生的敏锐,黛玉不觉红了脸。
齐先生见状,讶然道:“莫不是我说对了?那绛珠居士便是玉儿?”先前他只觉得像,此时见黛玉的神色,不觉确定了八、九分,顿时震惊了,几年前黛玉才几岁年纪?竟做出那样灵秀的文章诗词来。绛珠居士不拘一格,流传出来的既有诗词,也有文章,偶尔还夹着一两幅工笔,更有数篇源自秋闱、春闱的试题,其作甚至胜过传出来的状元之作。
林如海面色平静,林智神情得意,独黛玉带着三分羞愧,道:“那时候争强好胜,素日自负奇才,堪压倒世人,遂卖弄了一番,博得虚名。如今年纪大了,倒觉得那时不知天高地厚,心性太过浅薄无知,于是便收了心思,不曾再流出去一篇文章诗词。”
听了这番话,齐先生却笑道:“谁没个好名的时候?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多少人读书都是存着这个心思?我年轻的时候比你还争强好胜,恨不得文采之名遍布天下,上了知天命的年纪才渐渐息了名利之心,一心教导学生读书。我只没想到人人称道的绛珠居士,竟是闺阁中的小小女子,出名的时候不过十来岁,实在是让世间男儿羞愧至极。我先前还说怎么这一二年竟没有新作出来了,原来是你不曾再用心于此。”
说着,又怨林智道:“你跟在我身边也有些日子了,我还拿绛珠居士的文章说你,你竟瞒得我好苦,一丝儿风声都没漏出来。”
林智眼里滑过一丝笑意,嘴里却一本正经地道:“我哪敢说呢?当初因为这事是我撺掇了姐姐,家慈痛罚了我半年的月钱,若不是我要上学读书,怕是禁足都有的。这两年好容易平息了,姐姐也不大爱弄这些了,我怎么开口跟老师炫耀说绛珠居士是我姐姐?”
往事不堪回首,林智心里叹息道。
一席话逗得众人都笑了,林如海故作严厉地道:“别当我不知道,你母亲罚了你,你姐姐私下贴补了不少笔墨之资给你。”
林智笑嘻嘻地道:“姐姐素来疼我。”
见林如海颇为不满,林智连忙接着道:“不过姐姐最孝敬父亲,昨儿我见到姐姐给父亲做的好扇套,等春末夏至便能做完了,精致得了不得,我好容易才回京,开口问姐姐要,姐姐都不肯给我,只说以后再给我做。”
闻言,林如海脸上的不悦转瞬即逝,露出满意之色。
却在此时听齐先生道:“绛珠居士的诗词文章,我最喜一句话,即‘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当真别致非常。不过,也有几篇诗词太过凄冷了些,诸如葬花词、桃花行、秋风秋雨夕等,哪里是你这般娇生惯养的小女儿能写出来的?”
林如海心中触动,蓦地想起了上辈子女儿身处的绝境。
他在看到那些诗词时,亦曾问过黛玉,知她从梦中而得,便知她大约和贾敏一样梦到了前世,只因醒来多已忘却,自己方未与其解说明白。
林如海开口道:“小女天生奇才,也未可知。”
齐先生摇头否定,道:“字里行间,皆是走投无路之感,未曾经历过,何以让人观看过后如同身临其境?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天生奇才,也未可知。”大约就是因此,才没有人怀疑到绛珠居士是黛玉,毕竟她从小金尊玉贵,人尽皆知,从不曾经历过诗词中所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
林如海不欲多说,恐泄露天机,遂岔开道:“今年春闱先生有多少学生参加?”
齐先生想了想,道:“我也不记得了,我那书院里一年总有几十个学生进京参加春闱,金榜题名的我都记不清是哪些人,哪里记得有多少学生参加考试?他们现今正在贡院里考试呢,他们身边的管事倒是来给我请安了,我嫌闹得慌,让他们少来。”
春闱一共三场,每场三天,头一天起于二月初九,今已初十,后日是黛玉的生日,亦是第二场开始。
因春闱一事,京都中读书人甚众,热络非凡。
不过,林如海和贾敏忙着黛玉的及笄礼,并不理会这些,也是因为今年林家旁支中并没有子弟进京赶考,落了个清闲。
黛玉也因生日将至,不大出门了。
次日晌午,齐先生带林智出门拜会在京城中的好友,她在房中做针线,听人通报说贾敏来了,忙放下针线,起身迎进。
贾敏进屋时一看,只见黛玉穿着家常衣裳,黑漆漆的头发用两根头绳随便挽着,浑身上下没有半点花翠,然而她身材已经长成,如同风摆纤柳,水映姣花,既有清艳妩媚之姿,又有风流袅娜之态,端的出众非常。
黛玉一面请贾敏入座,一面叫人沏茶,亲捧与贾敏,含笑道:“妈为了我的事忙得不得了,有心为妈分忧又不知从何做起,只好亲自端茶敬母。”
贾敏接了茶盏,笑道:“怪道人人都疼你,听你这张嘴里说的话,我再忙都觉得舒坦。”
说完,叫黛玉坐在身边,放下茶盏,又细细打量一回,道:“你早已许嫁,明日行了笄礼,便是大人了,也到了可以成婚之时。”
黛玉听到这里,不觉红了脸,亦想到了俞恒。
虽然已经数年不见,然俞恒年长她数岁,最后一面时,俞恒已是大人,不知这么几年过去了,模样儿是否如旧?
女儿还未出嫁,但见她娇羞之态,十分客人,贾敏心里万分不舍,道:“今儿过来好叫你知道,清早俞家打发媒人来了,与我商议,想在你行过笄礼后就选个好日子过大礼,然后请期,成婚。我想着也该如此了,这三礼总要预备一年半载,再晚一年,怕是到时显得仓促。”
黛玉低头搓弄手帕,声若蚊吟,道:“一切都由爹爹和妈妈做主。”
贾敏扑哧一笑,说道:“你父亲才不舍呢!不过这事我还没同他说,怕是他想晚两年送你出阁。咱们这些人家定亲虽早成婚却晚的大有人在,毕竟在闺阁中自在从容,万事随心,出了嫁便没有这份清闲了。”
黛玉抿唇不语,虽未出嫁,心里却已生出一丝难舍之情。
贾敏忽然敛了笑容,叹道:“我又如何舍得呢?只是你知道俞老太太的年纪,老人家这些年挣扎着,就是想亲眼看着你们俩拜堂成亲,喝这杯孙媳妇敬的茶,所以心里急得很。咱们虽然舍不得,但也得顾念着老人之心。恒儿这些年的作为我都看在眼里,不说他步步高升的事情,就是为人,满天下找不出第二个来,不知道多少人嫉妒咱们家呢!”
黛玉仍旧垂首不语,但回想这几年俞恒的举动,心里顿时浮现出一丝自得。
贾敏知道她女孩儿家脸皮儿嫩,不好跟自己说什么,她过来也是跟黛玉说一声,晚间亦与林如海说明。
林如海长叹一声,说道:“回话给俞老太太,请他们在玉儿及笄后选个好日子罢。”
纵不舍女儿,终究还要送她出门,自己总不能照顾她一辈子,能照顾她一生一世的只有俞恒一人。自己重生最大的心愿就是黛玉平安长大,安心嫁人。
贾敏点了点头,打算后日回给俞家知道。
第二日是黛玉的生日,他们家忙碌了这么些时候,为的就是这一日。
林如海五十岁的年纪就升到了百官之首,不知多少人羡慕,又不知多少人登门造访,欲借其势,今逢黛玉及笄,都觉机遇难得,早在二月初就预备好礼物了。小孩子的生日从来都不大办,然十五岁是整生日,鲜少有不办的,所以观礼者众多。
一时之间,林如海家门庭热络,远非贾母大寿的场面可比。
不过,细心的人却能发现,许多诰命夫人都带了自家未曾议亲的女儿前来,论其年纪,或与黛玉相仿,或比黛玉小一两岁,皆生得玲珑清秀。
黛玉安坐东房,听几个姊妹提起此事,莞尔一笑。
她今日身着采衣,素面朝天,更显得秀色绝伦,这一笑,惊呆了众人。
成婚后和穆朴夫妻和乐的刘清然惊叹过后,又赞叹了几句,方嘴角掠过一丝嘲讽,笑嘻嘻地与众人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智哥儿身上矣。”
林智回京的消息瞒不过众人,兼齐先生常带他出门走动,知道的人更多了。他小小年纪已经中了秀才,其父封相,其兄前程似锦,其姐将嫁国舅,他自己既争气,模样儿生得又好,谁家不惦记着?没听说连宫里的贤妃都惦记着想把外甥女许给他。
黛玉轻笑,道:“姐姐说不像是来观礼的,倒像是来做媒的不是?”
清然大笑出声,道:“可不是!”
妙玉听了,秀眉微蹙,不悦地道:“今儿是妹妹的好日子,她们如此过来终究是什么意思?也太流露痕迹了。”
她们姊妹几个能看出来的,贾敏如何看不出来?只是每常走动时,各家主母皆带女儿出门见识,今日带了许多女孩儿来,亦不为过,虽说确实有些过于痕迹外露。因而贾敏面上带笑,仿佛不知她们的用意,和气地招待众人。
因林家故交亲友不少,德才兼备者多,今日所请的正宾、赞者、赞礼、摈者、执事等个个非富即贵,她们纵有心思,也不敢出口玩笑,只是推她们去陪黛玉。
比起薛宝钗十五岁生日时在荣国府只是摆酒唱戏地热闹,未曾及笄取字行礼,黛玉的笄礼十分繁琐而细致,皆按古礼而行,丝毫不逊林睿之冠礼,待得礼毕,已是半日之后了。
宝钗看毕,心里十分酸涩,又觉得羡慕。
如今二人的身份天差地远,她又秉性端庄厚道,倒无嫉妒之意。
她想到自己在荣国府做生意的场面,与其说是做生日,不如说是贾母挑明自己的年纪,意欲让母亲为自己找人家,而她和母亲只当不明白,在荣国府里折腾了这么些年,虽然最终成就了金玉良缘,终究家业败落,再无前程。
薛家已败,哥哥无能,好在素日他虽嚣张跋扈,却不曾伤人性命,经历这么些事情,他见现今已收了心,老老实实地跟着薛蝌做生意,有柳湘莲额外的照应,倒还平安。他们家已经一无所有,而宝玉还有贾母的梯己,又有贾母的许诺,薛姨妈方含泪送她上轿,嫁给了如今还浑浑噩噩未曾从荣华富贵中抽身而出的宝玉。
也许,这就是命罢?金玉良缘的命!
什么金玉良缘?若是金玉良缘,岂会落得如此?一金一玉,和尚道士的话自己的父母信了,为了这个筹谋多年,谁知到头来是一场空。
看到探春和湘云时,宝钗又觉得心里安慰了好些,她们的将来还不知在何处呢!探春品貌俱全,只可惜有了现今的身份,莫说达官显贵之家,便是寻常百姓之家也未必嫁得,贾母带她出来,想为她打算,可惜只能枉费心思。至于湘云,明知史家败落,湘云寄居,今年也将十五,卫家迟迟没有消息,卫若兰远在粤海,似无回京之意。
因都看着黛玉行礼,不曾留心宝钗的神色,亦不知她的心思,独贾母以手帕拭了拭眼角的一丝泪光,心里叹息不已。
贾家落败,然毕竟是林家的岳家,所以林如海贾敏都请了贾母来。旁人背地里笑话贾家,面儿上却顾及林家的颜面,又见贾母八十余岁的年纪,头发眉毛花白,身上早没了昔日的凤冠霞帔,心里不觉生了三分怜悯,言语之间倒也彬彬有礼。
南安王府和贾家有积年的交情,见状,南安太妃叹了一口气,和和气气地和贾母说话,道:“老太太如今可还好?若有为难之处,只管打发人告诉我去。”
她有心把孙女嫁给林智,自然要交好贾敏的娘家,也是一份善缘。
贾母淡淡一笑,她形容苍老,然神态平静,叫人看了肃然起敬,道:“有我这女儿照应着,一切都好。虽说家业败落了,可人少了,是非也少了,倒觉得清静些。我如今不求别的,只求这些孩子们平平安安,也就是了。”
善待贾母的人有,不喜的亦大有人在,此言一出,便有笑问道:“府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见老太太长子的踪影?”
世人都知贾赦被贾政占了正院,两家不和,故远走他乡。
闻听这话,许多目光都看向贾母,等她回答。
贾母心里虽是羞怒异常,面上却不显,正欲回答,忽听贾敏笑道:“多谢许太太费心留意此事,不过我这位哥哥已经在赶回京城的路上了,想来他抵达京城时,许太太必定得到消息。京城出事时,消息传到我哥哥那里,一来一去,他又要请假得了准许才能离开,故此今尚未到。原本我们早得了消息说正月必能进京的,谁知如今还没到,心里正担忧呢。”
一语未了,便听丫鬟进来笑道:“太太,大舅老爷回到家中不见老太太,听说今日是姑娘的好日子,便亲自过来接老太太回家,如今老爷已请入书房说话。”
早在许太太说话之前贾赦就到了,只是府里多是女眷在场,他自然不能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