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御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一个指令便能决定数万将士的生死,这和他之前冲阵完全不同,将帅之别,一至如斯。
赵王丹所说的赏赐,李御不用想也知道,已然位列上卿之爵的他除了君侯之位,赵王丹已是无可赏赐。关乎这个问题,李御和虞庆、魏齐都讨论过,一门两君侯,尤其是领军之君侯,若君王一忌,便是覆亡之局。而且李牧手握北疆三郡大权,十五万大军任其调动,已相当于国中之王,若是李御再接受君侯之位,按照赵国的先例,必然会独自接掌一军,他们父子便相当于直接掌控了赵国半数大军,加上大将军廉颇统率的十五万上党大军,简直就是君王的噩梦。即便赵王丹再信任李牧父子,也会被逼得举起手中的屠刀,捍卫他的王权,前车之鉴未远,未雨绸缪才是王道。
因而在李牧升任大将军之位、掌控赵国大权之前,李御绝对不可接下君侯之位,反正李御已位列上卿,手中又有虎贲、骁骑二营,加上城卫府的两万城卫,其权已不下君侯,相差的不过是一个名分罢了。只要李牧接任大将军,手掌赵国朝政,即便赵王猜忌,也不可能会有过分之举。像廉颇这样的大将军,赵国史上也就这么一位,谁让平原君这位相国的威望太高了,加上廉颇不喜政事的性子,这样的大将军与普通将军无异。
“李卿何罪之有,若是有罪,一切皆在寡人之身。”对于赵国的变化,赵王丹可是一清二楚。
赵国如今的窘境,一切都缘于他对长平之战的错误判断,原本赵秦两国国势相当,只是他任用了锐意进取的赵括,才让秦国有机可趁,数十万赵军精锐战死长平,埋没了赵国的半数国柞。而李御对于赵国的贡献,可以说是无可比拟的,光是夺取周鼎一事,便让赵国的士气大涨,让长平之败的阴影消除不少,更让赵国在诸国之中的声望上升几何。凭此,李御的功劳便足以封君。
雍城之战,那是必然的败局,以赵国如今的国力,想要独自对付数国联军,无异于以卵击石。赵王丹和平原君等人讨论之时,皆已准备上党之地的失手,已在设想最大限度地挽救高都石涅的损失,而李御却改变了这一切。不仅击溃了三国联军,还让数万秦军失去了再战之力,可以说完全出乎赵王丹的意料之外。
虽说石涅之价大降是必然的,但高都石涅依然掌握在赵国手中,那便是赵国最大的发展动力。
“王上之言,臣惶恐。”听得赵王丹归罪自身,李御郁闷得半跪在地,这种事情可是受不得的。
“李卿无需在意,寡人不过实言而已。”扶起李御,赵王丹拍了拍他肩膀上的积雪,看着那年轻的面孔,心里感慨万分。对这位少年将军,赵王丹有着一种难言的感情,他把对赵括的失望都转化为希望寄托在李御的身上,而李御也没有让他再次失望,一次又一次用惊艳的表现证明了他的眼光。
“王上,臣有一请,还望王上允准。”打断了赵王丹的赏赐,李御也准备开出自己的条件,那些君侯虚位还是换点实在的东西来得好。
“李卿但言无妨,寡人无不允准。”听到李御请求,赵王丹笑着说道。
“雍城之战,臣所领骁骑一军损失惨重,还望王上允准臣在各部军中挑选精锐,充足骁骑,臣还请王上允准臣将骁骑扩军至万人。”之前赵王丹便已经允许李御将骁骑营扩至万人,李御旧事重提,不过是让赵王丹觉得他的要求大一点罢了,省得一直纠结于君侯之位。赵王丹现在可能没有那种感觉,然则事后被有心人一提醒,想不忌惮都难,哪个君王会容许手中的兵权掌控在臣属的手中。
“李卿所请,寡人应准。”对李御的这两个要求,赵王丹想也没想便同意了。在毂水之战和雍城之战中,李御所部的骁骑营居功至伟,即便李御不说,赵王丹也会将其补足,这可是一支强大的战力,让赵王丹真正认识到了骑兵营的威力。只可惜赵国的战马也只能供给这万余骑兵,不然赵王丹真想打造个十万甲骑,纵横天下。
“谢王上。”李御并没有提什么家中抚恤阵亡士兵的要求,那是赵王丹的权力,这种收拢人心的事,他还是少做为妙。
“李卿,寡人欲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