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云的幸福生活【完结】_分节阅读_47(1 / 2)

另一对在一家三口逛店时被女儿看中,被父母花钱买下送给女儿做了生日礼物。

戴书萍很为自己的眼光感到骄傲,迅速的把卖来的三十多块钱让妹夫方文超带了来。

周小云哪肯要这个钱,方文超劝道:“周小云,你就拿着吧!书萍姐正为了没交你学费觉得不好意思呢,就算学费吧。再说,这本就是你做的是你的劳动成果。”

这么一说周小云更不肯要了:“方老师,你这么说我可要脸红了。我跟着你学了那么长时间的手风琴可从没交过学费,这钱您还是拿回去吧!”

方文超硬将钱塞给了周小云的口袋里:“这怎么好相提并论,你若不下功夫我教那么点时间能管什么用,关键是你自己努力。这个钱你快拿着吧,书萍姐开店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她不在乎这一星半点的,可对你来说这不是个小数字。有了点钱想买什么也方便。”

这话说到了周小云的心坎里,却之不恭只得收下。

不过,她很少在钱上面瞒着家人,一到家周小云就老实的把钱的来历如数交待,并且要把钱交给赵玉珍。

做生意有了点钱的赵玉珍财大气粗多了,比起以前的斤斤计较小心算计不可同日而言。当时很干脆的让周小云自己收着买点喜欢的东西。

嚯!历史性的转变啊!

有些不太适应老妈转变的周小云摸了摸后脑勺,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来了?

大宝见周小云这么多的私房钱别提多眼馋了,抓耳挠腮的就差没出声要了。

小宝可没他那么多的顾虑,直接开口要了一块钱买作业本。

二丫这个小财迷也要去了五角钱攥在手心,看着钱时不时的就咯咯笑了。

大宝这时恨自己:怎么就比周小云大了三岁做了哥哥呢?这哪好意思伸手向妹妹要钱啊,看小宝和二丫多好,张口就要毫无顾忌。

周小云有心看看大宝能憋到啥时候,故意在大宝面前把钱晃了晃收进口袋,一会带二丫去买东西吃一会又带小宝去买作业本铅笔,就是不提分给大宝一些这回事。

大宝眼巴巴的看着二丫在他面前得意洋洋的吃着一毛钱一个的黄色蛋卷,口水都快流了出来。再见到小宝手里漂亮的本子更眼红了。

大宝终于抛开哥哥这层身份给他带来的心理障碍大声喊道:“大丫,我也要本子!我也要吃蛋卷!”

周小云乐的哈哈大笑!

第九十七章 三好学生

天气逐渐热了起来,兴旺小学开始热闹了起来。一堆工人进进出出。

孩子们一下课就爱到操场的空地上来看热闹,学校要盖教学楼了。预计三层教学楼,下学期九月份一开学就可以住上新教室了,这怎能不让孩子们为之高兴呢!

听说从下学期开始将有两三所初小的学生到兴旺小学来上四五年级呢!

所谓初小,也就是只有一到三年级的小学,附近这几个村本来好几所完小现在都被砍掉了。只有兴旺小学是完小,还有其他三所都会变成初小,学生们到了四五年级都得来这边上学。

教室明显不够用,县教育局特地拨款在兴旺小学里盖起了新的教学楼。还听说要分配些新老师来。

乔校长心情好的出奇,整天在操场里转悠。学校规模壮大学生越来越多教室越盖越高教学条件越来越好,做校长的有与荣焉。

老师们对这个变化也是乐观其成,破旧的教室都用了好多年了。有的教室到下雨天还漏雨,学生在有些阴暗的教室里学习哪能学的进去,条件也太差了。

想想新教学楼盖好了,就有新的黑板新的课桌凳新的电灯,什么都是新的好的,真好!

听着乒乒乓乓的砌墙声估计也没几个学生能听进去课了,连老师上课还会偶尔被声音吸引过去更别提学生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期末考试结束,拿了家庭报告书和暑假作业外加三好学生奖状的周小云和小宝愉快的回家去了。

小宝挺争气,两门都考了九十来分在班里也算得上前几名了。拿了张大大的三好学生奖状回来,回来得意的献给周国强和赵玉珍看。

赵玉珍着意夸了小宝几句,把奖状贴到了小宝床头。

至于周小云嘛,已经没人去问她得了奖状没有,那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嘛!

墙上一字排开已经贴了六张奖状了,周小云欣赏了会对自己还比较满意。数学还是满分,语文无意中写错了一个字九十九分。

大宝对小宝的奖状很眼红,周小云得奖状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大宝早就不和周小云去比学习了,可是凭什么刚念了一年级的小宝都能得到奖状呢?

他下半年都五年级了可还从没得过一张奖状呢!

大宝站在小宝床前越看越觉得那张黄黄的纸很碍眼,偏偏小宝还不识相的来炫耀:“哥哥,看我的奖状漂亮吧!”

大宝不屑一顾的说:“还不就是一张黄色的纸而已,商场里才卖一毛钱一张!”

“可是一毛钱买来的没有学校盖的章就不是奖状了啊!我这个可是老师发给我的,意义不一样的!你看你都四年级了从没得过一次呢!”

小宝的话彻底刺中了大宝的痛处,大宝跳了起来:“你再说一遍试试,信不信我揍你?”

当然信!

小宝一见比自己高一个头的哥哥暴跳如雷开始胆怯起来,连忙呼叫救兵:“姐姐,哥哥要打人啦!快来啊!”

周小云闻声即到,中间没过十秒钟,真怀疑她是不是早猜到兄弟俩会起争执:“哥哥,你要干嘛?”

大宝一见到周小云立刻收回了即将落在小宝身上的拳头放在身后,硬挤出笑容:“没什么,和小宝在闹着玩的。我可没要揍他。”

此地无银三百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