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2 / 2)

“说不定上百万呢。”

“上百万,那得多少钱啊!咱们弟兄以后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了。”

何彬听的一愣一愣的,悄声问道:“霖霖,什么是宣德炉啊?烧香用的炉子?这么值钱?”

萧霖扑哧一笑:“让你跟着黄爷爷好好学习古玩知识,你不听。这句话你要是在圈子里说了,怕是要让人笑掉大牙了。”

何彬不太服气:“这宣德炉这么出名?”

萧霖解释道:“那当然了。如果真的是宣德年间的宣德炉,就是花一百万买了也值。”

何彬不太相信:“黄爷爷,这宣德炉真的这么值钱?”

黄维点点头:“霖霖说的没错,宣德炉确实是名贵。明代宣德帝在位时,因为喜欢玩赏香炉,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吕震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

宣德皇帝财大气粗,精品意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在宣德三年,终于成功制作出这种极品铜香炉。

这批红铜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就把其中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宣德炉数量这么少,因为种种原因有很多又消失不见。所以为了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从未间断。”

“那就是说宣德炉的赝品极多了?”为了不刺激到旁边桌上的客人,何彬的话音压得低低的。

黄维点点头:“反正我玩古玩这么多年,从没有见过真正的宣德炉。”

“那隔壁的宣德炉是真的吗?”

萧霖在旁边直翻白眼,没好气的说道:“宣德炉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在民国初年,一尊精美的宣德炉,价值就高达数十万,可谓无价之宝。要是随随便便就能买到宣德炉,他就不值钱了。”

“那他们买的是赝品?”何彬又问道。

萧霖摇摇头:“宣德炉不仅仅是指宣德三年铸造的香炉,而是所有带宣德款铜炉的统称。明朝,清朝还有民国都有仿制。如果买到的是老仿宣德炉,还是有收藏价值的。”

“哦……要是现在的仿品就不值钱了吧。”

“值钱,放上几百年还是挺值钱的。”

“呵呵,霖霖,你也会说笑话了。”

黄维看两个小的谈的有趣,他也来了兴趣。“要不咱们到旁边看看那款宣德炉?”

虽然知道是假的可能性很大,不过萧霖也想亲眼瞧瞧。

走到旁边,黄维拿出了今天买的民仿嘉靖官窑小碗,说道:“几位藏友,这是我今儿个在外面收来的,想请几位掌掌眼。”

对方的宣德炉正摆在桌上,一眼就能够瞧见。为了不显得唐突,黄维才找了这么一个借口。

桌上一共坐了四个人,听黄维说是让他们长眼,一个个顿时拿腔作调起来。

“你这小碗啊,我看着不太对啊。”其中一个中年汉子说道。

这本来就是民仿,自然看着不对了。

谁知这人接着说道:“这应该不是嘉靖官窑瓷器,应该是民窑的东西。做工比不上官窑。”

旁边一个三十出头的汉子却说道:“三哥,我看着像,应该是嘉靖官窑的。”

“你们两个争什么?让二哥看看,二哥对瓷器最精通了。”

被称作二哥的人,长得挺斯文,刚刚听他们谈话,这个二哥应该就是买到宣德炉的人了。

这个二哥左看右看看了半天,说道:“这小碗应该是现代做旧的,老先生,您买到假货了。”

萧霖在一边差点笑出来,趁着没有失态,连忙说道:“爷爷,我肚子疼,想要上厕所。”

黄老也不想和这几个不懂装懂的人废话,拿起小碗便道:“快走,咱们赶紧去上厕所。”

三个人匆匆下了楼,何彬忍不住问道:“黄爷爷,那宣德炉是真的吗?”

萧霖在一边笑着说道:“二哥,那物件做出来不超过俩月,整个一现代仿品。”

何彬这才明白萧霖为什么想笑,那人拿着个现代的东西当古董,却将黄爷爷的民仿说成是现仿,当真是不知所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