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5.1(1 / 2)

《宠冠六宫》/春溪笛晓

第二十六章

骆宜修不服气,特别不服气。他拧着胡子在外头站了一会儿,果断跟着进了书房。

颜舜华暗笑在心。

颜舜华知道骆宜修的性情,别人哭着喊着求他,他绝对不屑一顾,觉得你这人太没骨气。

可你要是不把他当回事,他反倒觉得你这人有意思,非要和你卯上。

平日里这位骆先生有点像小孩。

颜舜华说:“骆先生您怎么进来了?我和先生有正事要谈呢。”

骆宜修瞪了她一眼,看向程应星:“程兄,你这还有我不能听的事?”这么多年来他们的交情一直没变,即使他在京城,程应星在通州,思想却还是共通的。他不觉得程应星会瞒着他任何事。

没想到程应星却说:“这事确实关系重大。”

颜舜华一脸“你听到没”的表情。

骆宜修说:“听你这么一说,我还真听定了!”连程应星都说关系重大的事,他怎么能错过?事实上他还是认为颜舜华只是个小娃娃,不可能拿出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颜舜华瞠目结舌。

骆宜修说:“怎么?你还怕我偷了你的主意?我骆宜修若是这样的人,你怎么会把你的那几本书给我看?”

颜舜华也不是真想赶骆宜修走,她取出这两日赶出来的计划递给程应星:“先生你看看,这是我的安排,若是您答应的话我们明天就可以开始了。已经过了春耕的好时节,再拖下去可没什么可补种的了。”

眼下适合种黄瓜、甜瓜、豇豆,也可以种些玉米。销路不愁,沈家和潘家都有水路可以往别的地方运,到时叫人过来收了便是。

颜舜华已经让沈大郎托人去临近几州收种子。

程应星看完颜舜华条理分明的“计划书”,心中越发惋惜:这孩子怎么就是个女娃儿呢?

见程应星表情古怪地望着颜舜华,骆宜修更为好奇。他拿过程应星手中的文稿,初时只是一目十行地扫过去,后来神色越来越凝重、越来越认真,甚至回过头去看了机会。

骆宜修看完了,便明白程应星为何会有那样的表情。颜舜华若不是个七岁的女娃儿,他说不定要直接把她塞进朝廷里去了。

眼下朝廷最缺的就是这种肯干实事,并且知道怎么干的人!

骆宜修说:“小家伙,等你舅舅做出成效来了,记得早些上表朝廷。我向你保证,这绝对少不了你舅舅的一份大功!”

颜舜华一点都不激动:“我舅舅又不需要这么多功劳。”

骆宜修先是一愣,接着他很快明白过来。

沈大郎本就战功累累,如今若连内政都精通,那可真是文武全才。这些功劳一份一份地叠起来,简直是劳苦功高——功高盖主啊!

骆宜修说:“你年纪轻轻的,心思倒是多。”

颜舜华不说话。

骆宜修说:“既然如此,你准备怎么做?”

颜舜华说:“骆先生您不是在么?”

骆宜修目光一利。

聪明人说话,从不需要太多言语。从留下他开始,颜舜华就打着这样的主意!

颜舜华从一开始就打算让他留在这里,把改造农具之功推到他身上,助他在朝中更进一步!

到时他在京城步步凶险,他们躲在通州怡然自乐,算盘打得可真响!

骆宜修把脸一横,骂道:“程应星,我在你心里就是这样的人吗?!”这些事他没有出半分力,却要他把功劳往身上揽,把他当什么人了!

程应星也是刚转过弯来。

见骆宜修满面怒容,程应星哭笑不得地看着颜舜华,也骂道:“你这小鬼,净给我惹麻烦。你骆先生的为人你又不是没听说过,他岂会愿意做占人功劳的事?”

颜舜华却不慢不紧地问:“舅舅他也不曾参与,骆先生您为什么直接把功劳算到他头上呢?”

骆宜修一怔。

是的,这计划显然是眼前这小丫头的手笔,他却直接把它算到沈大郎头上。

原因很简单,颜舜华即使得了这功劳也没半点用处。沈大郎受嘉奖,颜舜华自然也能受益,毕竟颜舜华与沈家是一体的。

颜舜华这么一问,骆宜修彻底明白了。颜舜华是想把他和通州这边绑到一起。

骆宜修说:“你可真放心我啊,小家伙。”

颜舜华笑了起来:“我相信先生的眼光。先生能和骆先生您当这么久的朋友,说明骆先生您与先生一样都是品行高洁之人。”

程应星闻言不由捋了捋胡子。他斜眼看向骆宜修,发现老友也在做同样的动作,手蓦然一滞。

程应星笑骂:“你这小丫头,嘴巴太甜了,我得防着点,免得下回着了你的道都不知道。”

骆宜修也回过味来。颜舜华嘴巴确实甜,嗓儿更甜,一句话就把他们两个人都夸了进去。

骆宜修说:“我不是迂腐之人,既然你是这样打算的,我便厚颜一回揽了这功。”

颜舜华高兴地向骆宜修讨书稿。

骆宜修想到自己一直被颜舜华牵着鼻子走,还是有点不痛快,刺了一句:“你不是叫我先放着吗?”

颜舜华笑嘻嘻:“我刚才是对骆先生您使激将法嘛。若不是这样,骆先生您怎么会跟进来呢?”

骆宜修望向程应星:“我算是明白你为什么总在信中诉苦了。”这小丫头确实难缠得紧,你明知自己被设计了,还是愿意一脚踩进圈套里。

颜舜华惊讶地望向程应星:“先生您还向骆先生诉苦?”

程应星没好气地瞪她:“你觉得是因为谁?”

颜舜华进书院后就没消停过,才两个月的光景,整个鹿鸣书院都快变成她家开的了。

关键是她做的事都有她的一套道理,而且成效颇为显著,程应星如今听到她喊“先生”都会头皮发麻,生怕她又提出什么让他左右为难的主意。

颜舜华一脸认真:“谁啊?一定是成金哥哥吧?我去帮您教训他!”

程应星:“……”

程应星摆摆手说:“去去去,忙你的去。”

这小丫头打不得骂不得,还怪她不得,还是眼不看为干净!

骆宜修在一旁笑呵呵地看着。

程应星答应开鹿鸣书院培育人才,但不是特别乐意把人送入朝廷。有这么个小娃儿在旁边推动,他倒是省心了不少。

颜舜华一走,骆宜修含笑说:“这孩子不错,有生气,也聪明。咏絮也聪明,只是更像你一些。”

程应星瞟了他一眼,不想和他聊这个。女儿随他,脾气刚直,认定目标就不回头。可他跌得头破血流、心灰意冷,便回通州闲居。骆宜修看似洒脱,实则比他更为固执,纵使志向难申也仍留在京城。这一点上,他们谁都别笑谁。程应星说:“当今圣上我不说,太子那脾性,你也要一路帮扶下去吗?”

骆宜修沉默。

也就是只有他们两人在,才可以这样谈论圣上和太子。有这样的君主和储君,要说不失望肯定是假的。骆宜修叹息一声,说:“若是你也不做,我也不做,岂不是更糟糕。”

程应星也沉默下来。

君王不仁,苦的是百姓;君王昏庸,苦的是百姓;君王残暴,苦的还是百姓。当今圣上和当今太子,怎么看都不是明君。想到宽厚英明的前太子,程应星站起来走到窗边,背着手看着窗外的山色。前路茫茫,他们做了可能是错,不做也可能是错。

骆宜修和程应星没有亲历过未来,却已经看见了未来的一角。程应星失望了灰心了,骆宜修却没有。

在小小的鹿鸣书院和小小的颜舜华身上,骆宜修看见了一丝希望。即使这丝希望那么地微小,仿佛随时会消失,他依然感觉身上充满了喜悦。一切会好起来的,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就像一滴滴水会汇聚成河流一样。

颜舜华是亲眼见过“未来”的。

她也没有灰心失望。

颜舜华拉上程咏絮,开始搞“动员大会”。学习会的人知道这事是骆宜修和沈大郎牵头的,纷纷踊跃参与,每个人都摩拳擦掌地表示保证会完成任务。

颜舜华忙完已是傍晚,沈云初领着她与其他人道别,两人齐齐回了庄园。

夕阳之下,李卓然正在训练孩子们。他站在一旁,依然是一身缁衣,英俊的脸庞没有丝毫表情,冷酷地教训落后的人要跑快些。

颜舜华挣开沈云初的手跑了过去,说道:“卓然,你在让他们锻炼吗?”

李卓然点头。

他随口提了句:“西瓜发芽了。”

颜舜华目光灼灼:“看来今年我们可以吃上西瓜了!”

李卓然“嗯”地一声,没再开口。

沈云初在一旁看了一会儿,说道:“该去吃饭了,卓然也一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