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天晚上,我回姨妈家吃过晚饭,等姨妈走了以后,我问姨父:“潘亮这孩子你觉得怎么样?”
“是个不错的孩子,我看他怎么就是在记忆深处有这么个影子。记忆里面的,有点模糊,可是也感觉很清晰。”姨父坐在那里,好像努力的在记忆深处寻找着什么。
我又问道:“姨父,你当初回来的时候,是从东北的农场直接回家的,还是又去了什么地方。也就是说,在回家之前,你离开农场多少年了?”我感觉到时间有点不对,因为姨父如果一直在农场,那黑妮两口子的死他应该知道。听潘亮说他是在十五六岁的那一年父母亲去世的。十五六岁的年龄,姨父也应该在记忆里记得很清晰。
姨父奇怪的看了看我,说:“怎么想起问这个来了?我在东北的故事不是时间太久,毫无新意,你不愿意听了吗?”
“我就是想问问后来发生的事情,你从农场又去了哪里?临回家的时候,回没回过农场?”我点着一只烟抽着,静静地期待着姨父的回答。
姨父沉思了一会儿,慢慢得讲述起来。
在达拉滨农场总共加起来也就是待了十二年的时间,在那里,他挣了一些钱,感觉种地太辛苦。那么一些地,到农忙的时候,雇个劳力都没有,虽然有机械,但是机械也是需要人来操作的。于是,他在每年给饲料厂和榨油厂收购大豆和玉米的时候,也从来拉粮食人的嘴里知道了一些有关加工饲料和榨油的行情,于是,他就找机会多次去这些工厂看。最后,他下决心也搞个饲料加工厂。
在这么偏远的地方搞加工厂肯定不行,于是,他就去县城考察了一番。最后,选定了县城郊区一片废弃的仓库改建成了加工厂。
姨父在这里又待了接近十年。因为这一年牲畜价格下滑的厉害,一些大户都赔了血本,这大大挫伤了人们喂养牲畜的积极性,大户不养了,小户也不愿意喂了,他的饲料也严重滞销。眼看着仓库里的饲料放不下了。根据经验,市场如果恢复起来,最低需要三年的时间。这三年如果撑不下来,工厂就会彻底倒闭。
于是,姨父在衡量了一番之后,决定把饲料降三分之一的价格处理掉,然后回家。就这样,当其他的饲料企业还在观望的时候,他就把饲料处理完了。
最后,带着一百多万块钱回家了。讲到这里,姨父说:“如果那时候我不当机立断降价处理了,再撑下去非赔死不可。到那时,再回家就难了。”
姨父讲了这么多,但就是没有再讲到黒妮。于是,我就问道:“姨父,那你到了县城以后,再也没有回农场?再也没有见到黒妮?”
姨父说:“你这孩子,怎么还没有忘记这茬呢?我回去干什么。黒妮为了维持家庭,有了孩子,我不能再回去打扰她的生活了。她的儿子也在慢慢的长大,时间久了,就都忘记了。”
我对姨父说:“你这不是还没有忘记吗?那黒妮的孩子叫什么名字,你总还记得吧?”
“叫亮亮。这个我记得,因为是黒妮起得名字,期望将来这孩子的前途一片光明。”姨父说。
我问姨父:“那你还记得最后见到黒妮的情景吗?”
“在农场的时候,还是经常见到的。特别是在农忙和收购粮食的时候,就更容易碰到,但这个时候,也就是点点头说个话了。因为我不想再和她产生什么纠葛,她也为了孩子,想过一种平静的生活。所以,即使见面也就是见个面而已,没有更多的交流了。”姨父说。
看着姨父沧桑的脸颊,我感到他还是忘不了黒妮的,因为当说起她的时候,姨父的眼睛一亮。虽然短暂,但足以说明姨父还能清晰地想起黒妮的音容笑貌。
过了一会儿,我下了决心一般地对他说:“姨父,你知道黒妮他们两口子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吗?”
姨父激动地站起来,看着我问道:“你说什么?他们都不在人世了?那他们的孩子呢?”
我刚要张口说话,门锁开了,随着“吱”的一声门响,姨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