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党校的日子(四)(1 / 2)

官僚 大虚无痕 1997 字 2021-04-24

第四章 党校的日子(四)

党校学习一年,有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着是必读的,比如《**宣言》,《费尔巴哈论》等。

为什么要读百年老书?四句话:着眼现实、服务现实、立足现实、指导现实。

除非专业理论工作者,领导干部很少有时间读马列原着了,即使有心想读,难度也很大,不掌握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不了解一场政治论战的来龙去脉,都很难真正理解原着的内涵。

辅导老师叫曹韵秋,她的课上起来有点特别,逐段诵读,分析,解释,在通读中领会马克思、恩格斯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文风。

曹老师给同学们朗读《**宣言》原文时,如她的名字,很有些韵味,象是在读一首诗,语调从容平缓而又充满感情。

“一个幽灵,**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这些话,即使是重温,依然很是震憾!

不要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就是一个国家的无产者被动员起来、武装起来,所产生的能量也足以推翻一个“旧世界”了,历史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曹老师说:“我们今天所读到的《**宣言》,是从俄文翻译过来的,上面有‘消灭私有制’这句话,但是,德文的原意是‘扬弃私有制’,扬弃跟消灭是有很明显的差异的,扬弃是一个哲学概念,涉及到保留、继承、丰富和发展几层含意。”

所以,严格地说,“消灭私有制”是苏联**人激进的提法,而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

而我们华夏**人,从一开始接受的就是“消灭私有制”的概念,且根深蒂固。或许,正是因为受“消灭私有制”这个提法的影响,我们才会在将土地分给农民没几年,又急急忙忙大搞农村合作化运动,把土地又收了回去。

《**宣言》中,把**员的先进性称之为“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而许多**政权,正是因为丧失了先进性,才最终丧失了政权,也没能逃过“历史周期率”。

比如:苏共在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最终却在拥有2000万党员时丧失了**政权。

据说,**读《**宣言》有近百次,最终悟出了四个字:“阶级斗争”。

今天我们**人人重读《**宣言》,要从执政的标准来思考,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整合社会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有同学说,读马列原着,有人辅导,跟没人辅导,就如同旅游中有导游跟没导游,就是不一样啊。

……

下午的课,又来了一位“牛人”,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周远方,谈对外宣传工作,题目是《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此人口才极好,他从政治环境、军事环境,到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说起,认为: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评论,大部分是通过媒体表达的,并产生影响,这就叫“舆论环境”。

对这位周远方,胡晨阳神交已久,此人被誉为“第一新闻官”,“政府公关总管”,还有个外号叫“百问不倒”。

周远方认为:外宣领域,其实就是公共外交领域。

周远方还认为:企业也是一个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他还举了个例子,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家德国企业在我国的兰州承建了一座桥梁,这也是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桥梁,80年过后,当年那个企业的后继公司依然专门致函兰州市政府,申明合同到期,还派来工程技术人员对大桥进行测查,并提出了维修建议。这家德国企业的诚信无疑使德国的形象大为增色。

授课过程中,周远方有许多“妙言妙语”,诸如:

“信息如同空气般重要。”

“不上电视的新闻如同什么也没发生。”

“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我们,宣传中国的成绩,不要把话说得过满,要留有余地;不要说得过于绝对,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国。”

“用我们的理论武装小泉、武装布什是不可能的,但能影响中间人士。”

“华夏是一辆疾驶的列车,列车不仅很长——有30多个省市,而且乘客很多——56个民族的13亿人。有人站在路边,有人站在万里之外,但都无法看清运动中的列车的外形,更看不清楚车内的情况,于是描述不准的情况在所难免,所以,我们这些从事外宣的人才有事做。”

“尼克松有个体会:三份不友善的报纸比一千把刺刀更可怕。”

“美国‘9.11事件’时,我们有些网友在网上庆幸美国被袭击,美国有些人很不满,问我是怎么回事?我说,那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而不是哲学的思考。”

“南斯拉夫人是坐在沙发上听《**》,等站起来时,发现南斯拉夫已经垮掉了。”

论及记者与政府新闻发言人之间的关系,周远方说:“记者不是你的学生,不是你的部下,并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敌人’,他是你的挑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