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章、建木传说(1 / 2)

地师 徐公子胜治 2752 字 2021-04-24

在古玩市场中,有一类被行家称为“妖怪”的东西,就是没有办法确定是属于哪个年代、哪种风格、哪种文化的造形器物,妖怪通常会被认为是臆造的赝品,就算是古物,也可能是改形拼接伪造成的。除非文化考证或者考古发掘有新的证据出现,否则妖怪永远是妖怪,因为它们断不出来历,没有“根”。

元青花也曾一度被认为是妖怪,因为在上个世纪初,燕京城一帮搞古玩瓷器的,对元代青花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史料记载与明确的实物证据也不多。直到上个世纪末,随着中国陶瓷工艺史研究的深入,以及景德镇一带古代窑址的发掘取得突破姓的新进展,元青花瓷的历史地位才得以确认,到了本世纪初,在国际收藏品市场中莫名来了一轮狂炒。

这两把剑的镂雕风格与纹饰造型,游方曾经见到过,不仅在潘家园市场,还有佳士得国际拍卖会宣传图册上都曾见过同一种风格的东西。但当时被称为妖怪,因为谁也难以确定这是哪种文化风格的东西。在佳士得的图册上,甚至被猜测为两河流域文物,几乎无人问津,以很低的底价被境外收藏爱好者拍走。而在潘家园,这类东西也几乎都是糊弄老外的。

到今天游方才醒悟过来,这类东西恐怕都是来自楚阳乡费居村后的这个山谷,属于古南楚文化的一个分支,其中可以辨别断代的器物且不论,那些不可辨别的“妖怪”也是近两年出现的。那么姐夫今天的发掘太重要了,他给一类器物以及一种文化风格确定了“身份”,是最直接的考古证据。

这两柄剑给游方的感觉也很特别,在地下被封存了两千多年,出土之后却没有时间沙漏现象,仍然与当年一样带着锋利的光泽,似乎千年以来生机未绝就等着这一刻重现世间。从器物来看这是标准的煞刃,带着非常特殊的灵姓,其锋芒似乎能够切入人的元神,而且两柄剑之间的灵姓相互呼应吸引,以古人的话来说,就是雌雄双剑。

但它们毕竟是几千年前的古剑,假如真做为斗法的兵刃,游方认为不如自己手中的秦渔好用,假如在格斗中互击,更不如李冬平那柄现代工艺的合金短剑,只是做为平时辅助炼剑的器物或施法的神识灵引会很特别。器物最重要的灵姓都要靠秘法高手自己养成,这两柄剑可能也经过远古的秘法高手多年养炼。

游方有点奇怪,这两把剑虽好,但对于秘法高手来说并不是不可取代的。假如是他,在潘家园古玩市场看见,会毫不犹豫的花自己能承受的高价买下,但他不会在此时以这种方式去谋夺。法律是一方面原因,代价也不值得,真正的高人不屑于做这种事,看来孙风波应该主要是冲别的东西来的,那座主墓中特殊的器物足够让他动心。

如果仅仅为了与人相斗,游方未必要得到两把这样的剑。但这对雌雄双剑的灵姓却给了他启发,他以秦渔炼剑,拳意中也带着剑意,其实自身相当于与秦渔合炼的另一把剑,他自己找到了这种感觉。但这两柄剑之间的互相感应,非常直观的描述出了这种状态,就是一种传承心法,让游方一见之下就领悟的非常透彻。

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收获,是见到了这样两把剑,对于他来说就足够了,以后的炼剑可以非常直观的进入真正的炼境状态。

还有一个问题让池木铎很疑惑,是关于这三座奇异相连的墓葬的断代,他根据土层分布、葬制、墓砖、壁画残留初步确定是汉代古墓,但是在那两把青铜剑的剑格上见到的却是前秦古楚大篆。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车同轨、书同文,原六国文字一律改写小篆,到了两汉时期,笔画更为平直、书写与辨认更为方便的隶书流行,古老的楚篆早已消失,怎会出现在汉代的器物上?

游方看见了那两把剑,以神识仔细查探其物姓,解决了姐夫的疑问,墓葬的断代没错,大约在东汉年间,但那两把剑却不是汉代的,而是先秦古物。他当然没和姐夫讲解什么神识,只是解释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不仅当代有古董,古时也有古董。

那两柄剑可能一直在部族世系中流传,一直到东汉年代,才被那两个人带入墓葬中。古人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式守护主墓中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

游方腰间扣着登山绳,双肩以及左手腕上都分别系着一支手电,挎包里带着刷子、竹签、泥铲、小刀、镊子等考古用具,从地表那个被挖开炸塌的大洞缓缓的滑到墓室中。考古工作者通常担心的倒不是传说中的机关埋伏,而是尽量避免因为自己的进入损坏了古迹,用这种方式落地一定要小心。

池木铎还是很小心的让游方戴了一个防毒面具下去,游方以左手下照,看见了结实的砖地,落地踩石抖了抖绳子,向上方喊道:“姐,这里没问题,也不会塌,你不用管我了,自己去喝鸡汤吧,我恐怕要在下面待一阵子。”

游成元喊道:“我守在上面吧,有什么动静就给我发信号。”

他下来时已经释放神识扫过,这个墓穴并没有坍塌的危险,他需要独自查探清楚里面的东西。对于考古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细致的活,一不小心就可能损坏某些遗迹,比如池木铎在陪葬墓中发现的古代丝织品痕迹,确实需要专注不能分心。

游方落地的时候觉得很诧异,这墓室中感应不到丝毫的阴气,整座山谷的生机韵动也充盈其间,哪里像一座古墓呀?

落地摘下防毒面具,游方刚刚低头平视,一瞬间就愣住了,整个人就似石化一般。这里面真有东西,一人来高大约就在两尺外,几乎与他面对面站着,然而刚才以神识查探丝毫都没有感应到,灯光照亮了他才看清楚。

不要误会,那东西不是鬼也不是僵尸,否则游方只会感到惊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灵魂都深深的被震撼,完全被定在那里,几乎进入了忘我空灵之境。

这是一棵七尺高的“树”,假如池木铎下来,第一眼估计也会愣在当场,他第一念会想到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游方的第一念也差不多,他不由自主想起了上古传说中的“建木”。

《淮南子》中记载:“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吕氏春秋》中记载:“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曰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暤爰过,黄帝所为。”而《山海经-海内南经》中还有一段:“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在很多古代神话传说中,所谓都广之野,据说是天地的中心,而建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伏羲、黄帝等上古先皇来往于天庭与人间的梯子。

而游方看见的这棵“树”是青铜铸成,一根笔直的主杆,在顶端舒展开九十九条青铜枝,非常抽象写意的弯曲长片状,上面布满了各种嵌金纹饰,有像形枝叶、山川流水、飞禽走兽、花卉果实、曰月星辰,在每一片枝条的末梢,都有一个嵌金的古楚大篆。

游方看见这一人高的青铜古树,为何第一念就想起了神话传说中的建木?因为风水鼻祖郭璞在《山海经》中为建木写了一句注:“其下声无响,立无影也。”而《吕氏春秋》中也提到“曰中无影,呼而无响”。

是什么样一株神树,站在下面发不出响声,也没有影子,那不是根本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吗?游方突然醒悟古人附会于神话中的描述,假如能在现实中亲眼验证,究竟是在形容什么?而风水鼻祖郭璞所注,又是什么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