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2 / 2)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1678 字 4个月前

但诸葛亮、诸葛瑾兄弟的见识,显然已经足够敏锐到破除这份偏见。他们顺着“古时地广人稀、如今部分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往下推演,自然而然就得出了结论:

在男性壮劳力比较富余的地区,局部允许、鼓励找不到活干的男人,农闲时加入纺织业生产,也是有利无弊的。

诸葛亮便针对鲁肃的惊诧、侃侃而谈剖析道:“这有什么奇怪的?益州部分郡县,如今还是人多地少。既然男人有富余,让他们扩大产业,多营产出,有何不好?哪怕这活儿原本是妇人所为,但只要增产的蜀锦依然不愁贩卖,自然是越多越好。

子敬可能不知道,我在蜀地两年,也曾见闻一些奇事。正因为蜀地人多地少,男子农闲时若无徭役,便无事可做,而且田地少了,一年耕作所得,或许还不如家中妇人织布一年的所得。

以至于贫苦之家,可能一年到头,果腹温饱所需钱粮,一半以上还仰赖妇人所出。因此蜀中贫苦之家,多有比中原更为惧内的。如今官营织坊,让男子也放下芥蒂,以劳力多换些钱粮,也是美事。”

这些民间市井见闻,鲁肃从没去过益州,当然不可能知道。

听诸葛亮诉说了这些细节,他瞬间心有戚戚焉。忽然觉得那些人多地少的地方,确实更适合发展工商业。

在这点上统一了共识后,大家对于后续两年的徭役、税赋折抵改革,基本上也就没有抵触情绪了。

剩下的都是些修修补补的小问题。

比如鲁肃又注意到:如果实施这种“缴钱粮替代徭役”的措施后,民间的钱会不会不够用,支付手段是否充足。

大家都是就事论事,为了把事情办好,想到疑难点,自然是畅所欲言。

刘备听了后,对鲁肃的细致也是大加赞赏,觉得这个也不得不察。

后世搞役、粮折银的朝代,百姓被物价涨跌所盘剥,也是常有的事儿。

比如明朝张居正搞的一条鞭法,对于朝廷财政确实是好事,也省掉了很多繁冗损耗的环节。但是纳粮都折银后,百姓要交银子之前,必须卖粮,豪强富商就提前打压粮价,利用你非卖不可的机会,逼着贱卖。等青黄不接时,再囤积粮食居奇,涨价再收割一波。

豪强用物价涨跌盘剥百姓,这是任何时代有识之士都很容易想到的。鲁肃自己就是豪强富户出身,自然更知道那些卑劣的豪强是怎么干的。

如今天下的铜钱还不够多,如果工商发达得太快,很多东西都要大宗交易进出,很容易出现钱荒,然后就是巨额的涨跌,百姓自然会被盘剥。

好在,对于这个问题,诸葛兄弟之前也略有推演涉猎。

诸葛亮便毫不意外地拿出了原本历史上、他用来维护季汉“直百钱”币值、防止通胀的招数来:

“子敬的这个忧虑,我以为可以通过增加市面上流通的钱财数量规模,来解决。如今市面上钱不够多,要强行交易流入市场的东西陡然变多,便会钱荒。

要解决这个办法,我与司徒先前商讨时,便穷尽枚举了全部努力的方向:

第一个方向,便是确保同样多的钱,流动得更快。但这点暂时做不到,也就不去费神了。

第二个方向,便是让钱的数量增加。这一点可以努力,我们在豫章郡广开铜矿多年,如今还在不断增产中。把豫章之铜,都拿来铸钱,绝对可以缓解‘徭役折钱’试点时,市面上钱不够的问题。

第三个方向,便是增加其他可以作为钱的替代品的东西。我觉得,蜀锦就不错。蜀锦价高,产出也控制在我军和刘璋手上,曹贼和其他诸侯难以生产。所以,只要我们增产蜀锦,并且允许官价不限量卖出蜀锦或收购蜀锦,蜀锦就能当钱花了。

当然,要防止别人囤积居奇,或是恶意抬价,官府定出的售价和收购价,肯定要稍微有点差价。比如要是官卖四千钱一匹蜀锦,官价回收时,可以降到三千五百钱。这五百钱或者说一成多的差价,就是官价托底回收的‘手续费’。

只要我们敞开了卖和收,确保不失信,久而久之,蜀锦也就能在士民心中当钱一样花了。钱荒的问题,自然能够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