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出城(1 / 2)

蚁贼 赵子曰 3125 字 2021-04-29

窗外夜阑人静,室内两人对坐。

邓舍说道:“若细作落实,确有此事,该如何改动我军的方略,我这几天也有思忖。先生既然去了又回,咱们不妨便就讨论一下?”

“愿闻主公高见。”

“该如何改动我军的方略,暂且不说。在改动之前,必须先要有两个前提,三个条件。换而言之,只有满足了这两个前提,三个条件,我军才能够做出改动方略的决定。”

先不说怎么改动,而是要先确定了两个前提,三个条件,然后才能说改动。洪继勋问道:“何为两个前提,又怎么是三个条件?”

“首要的前提,察罕确实是打算先攻打孛罗。其次的前提,他与孛罗这一战,还不是小打,而是大打;又或者,至少是有可能会发展成为大打。”

洪继勋颔首,说道:“是非得有这两个前提不可。”

“三个条件。首先,我军不但要探查清楚察罕的用兵方向,更还得要探查清楚他放在我益都前线的军马虚实。高唐州、济宁路等地,他都驻扎有多少军马,这些地方的存粮又能支几日,及带军将校都是何人。等等。

“其次,还需要探查清楚,短时间来他又可调来多少援军。援军最有可能从哪里来?援军的带军将校又是谁?援军所来之地与高唐州、济宁路等处之间的地形又是如何?短时间内他能调来多少人,长时间内,他又能调来多少人?具体到十天,头一个十天多少人?次一个十天多少人?

“再其次,若是等到我军展开攻势之后,浙西的张士诚会有何反应?需不需要我海东遣一使者去安抚他?我军战事顺利的时候,他可能会坐观。但是如果我军战有不利的时候,他会不会也像我海东一样,因此而产生借机扩其地盘的念头?这些也都需提前做出防范,想好应对之策。”

“也是非得有这三个条件不可。”

“李首生给我送大都密报的时候,说根据情报,他认为我军如果改变方略,最好的攻击目标应为济宁路。我当时对他说,‘事关重大,不可急促。’问他要来了通政司现存的一些有关济宁路、高唐州等地的情报。我看过之后,深感不足。后来,又吩咐他在遣人去大都的同时,也还要遣派能干之人,立即前去济宁、高唐等路,务必要取得更加翔实的情报。”

“不知这些情报,李首生已经取得了没有?”

“时日太短,尚且未能。”

“如此,计主公所提出来的两个前提,三个条件,我海东现在所能满足的,除了头一个前提略有影子之外,其它的竟是一个也没有!”

“正是因此,我虽忧急,却也没有召开军议,议论此事。”

洪继勋很能理解,说道:“朝令不可夕改。我军刚刚才定下防御之策不久,若因为捕风捉影之事就便立刻兴师动众,重议军策,自然不可取。在没有确定情报之前,主公不肯泄露此事,实在是最为正确不过。”

朝令夕改,动摇的是民心、士气。何为“稳重持国”?下命令之前筹思成熟,命令颁发下去之后,便不再更改。令出如山,军民乃服。

洪继勋顿了顿,又道:“主公提出的这几条确实很重要。‘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知己知彼,百战不贻。

“是要先把情报收集齐全,然后才有取胜的把握。但是主公,假设您提出的这两个前提、并及三个条件都已经得到了满足。也就先不说具体的作战方略,首要一条,对我军该要用兵的方向,主公有何想法?”

如果改守为攻,就先不说具体的战术,但是至少在大的战略层次上应该先要有个想法。比如,假设察罕与孛罗的确是会有大战,那么,海东若是想要抓住这良机,来趁势扩大现有的地盘,最好是往哪个方向出击?

邓舍道:“我意尚未定。”他想出了有几个方案,但是还没有最终决定,问洪继勋,说道“先生以为呢?以先生看来,我军该先取何地?”

洪继勋再有才干,也不可能当时就有应对。他细细地想了会儿,引用邓舍的话来回答邓舍,说道:“事关重大,不可仓促。”即站起身来,说道:“臣先请告退。待臣回去,容臣熟思。若有所得,再来回奏主公。”

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十分干脆。他长长一揖,也不多做停留,便就执扇辞去。

送走了洪继勋,邓舍在书房里又待了有小半个时辰。随从两次过来,催请他吃饭。看夜色已晚,他方才停下沉思,草草地吃了些饭食,出来书房。他这几日军政繁忙,甚少回去过后院,常常都在书房吃住。

此时因改变方略之事,一时想不出好办法,觉得有些烦闷,忽然想起了罗官奴。当下,便就趁着月色,迈步缓行,去了后院,来入罗官奴房中。

罗官奴正在房中听颜淑容读书。

罗官奴怀了孩子,邓舍前阵子告诉她,婴孩要从胎里教,没出生就开始教孩子,这样等孩子长大才会有出息。罗官奴向来是邓舍说什么她就听什么,教什么她就信什么。自此之后,便一有时间,或者听琴,又或者请人给她读书。总之,就真如邓舍教她的一样,从现在就开始教起孩子。

她的侍女越娃会弹琴,想听琴,越娃来弹就成。而要想听人读书,后院诸女,学问最高的当然是颜淑容,--她小半个月前已和续阿水两人被邓舍接回府中,正式做了燕王嫔。颜淑容和罗官奴早在平壤时就曾同住一院,她两个人一个知书达礼,另一个没甚心机,关系相处的也还挺好。所以,时不时的,罗官奴就会请颜淑容过来串门,读些诗书与她来听。

邓舍来入房中时,正听到颜淑容在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却是曹操的《短歌行》。看她两人都是一本正经,罗官奴斜依床上,颜淑容坐在床边,一边读书,一边还用手轻抚罗官奴的肚子。邓舍不由哑然失笑,说道:“阿容,你读这些,那小东西能听得懂?”

罗官奴二女见邓舍来到,忙都起身见礼。邓舍止住了,说道:“阿奴已在床上,不必起来了。”

颜淑容款款行礼,福了一福,起身答道:“殿下说教孩子首重胎教,淑容听了,深觉有理。也许,孩子现在还听不懂,但是总会有些印象。待他出生了,等他长大了,也好能令他做一个像殿下一样的英雄豪杰。”

《短歌行》是曹操写来抒发壮志,同时表达招贤纳士渴望的一首诗,是以颜淑容有此一说。邓舍哈哈一笑,说道:“可怜天下父母心。”颜淑容不是孩子的母亲,却还能有这番心思,更是难得。

床边案上点有蜡烛,罗官奴坐在床上,烛光隔着罗帐映入,衬得她两颊红如海棠,而颜淑容立在床边,离烛光较近,则更是被映照得好似明珠生晕,又宛如美玉莹润。也许是刚正在读书的原因,又有一股书卷的清气,温文美雅。邓舍想道:“一个娇艳,一个清丽,都是人间绝色。”

和她俩说了会儿话,自觉烦闷渐去。听外边打响二更鼓声,见罗官奴掩嘴,轻轻打了个哈欠。知道她身子渐重,瞌睡也随着多了起来。便不多打扰,笑了一笑,他说道:“阿奴,我这几天太过劳累,晚上睡觉定然打鼾。今晚,也就不在你房中烦你了。”牵起颜淑容的手,笑道,“走吧?”

虽已与邓舍做了夫妻,当着别人的面,见他做出亲昵的举止,颜淑容也还是不免面上一红。不过,她到底非是寻常女子,也不扭捏,落落大方地随之起身,抽回手来,又向罗官奴福了一福,道:“娘子,淑容告退。”

罗官奴将为人母,心智渐开,不复少女娇憨,看到邓舍和颜淑容的亲昵,虽和颜淑容交好,也是难以抑制,不由心中一酸。但是少女的脾性毕竟还没有脱净,也不以为意,笑道:“恭送殿下。”虽得邓舍阻止,她还是起了身,送出房外。邓舍自携手美人,归去颜淑容的房中不提。

却说洪继勋,自辞去后,连着两天没见人影。

次日下午,邓舍升堂议事,也不见他来。问王宗哲。王宗哲是御史中丞,正管着群臣朝仪事。他回答道:“洪大人请了假,说是有要事需要闭门思考。还说,主公也是知道此事的。”邓舍点了点头,也就不再多问。

>